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扬

  摘 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实现就业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逐渐把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教育与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及人力与资金的投入。而就业指导作为指导大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既要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服务,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状况,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关键和中心环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终身受益;二是以就业指导的人员为本。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的基础;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人才资源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客观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虽然不是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但却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所高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不仅来自学校的学术水平,更大程度地取决于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状况。因此,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大投入,做好服务,帮助毕业生走好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二、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庞杂、信息多样、技术难度不断加大,既要面向市场,又要面对学校的办学实际,还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无疑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换言之,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如此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完善组织机构。
  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就业工作,同时相应成立学院级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构建学校“一把手”对学院“一把手”的工作机制,逐渐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组织机构。
  (二)健全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应坚持走就业指导队伍“全员化”的建设道路,组建成立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
  如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人员研讨和培训班;分批选派人员参加全国的就业指导研讨班;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心理学、语言文字能力、社会交际协调能力、招聘会展的组织能力等的培训;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集体备课;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考评和督导工作,等等。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把“以学生为本”的就业工作理念贯穿到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全过程。
  一方面,积极宣传和贯彻毕业生就业政策。进一步确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使得毕业生做到“熟悉政策、了解市场、参与竞争、诚信就业”。
  另一方面,构建“全员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就业办和其他部门负责人齐抓共管,教务处、研究生工作部、科研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全员参与的“全员化”就业工作指导与服务机制。
  此外,还应大力推进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整个大学期间,分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就业指导,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想。
  (二)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根本,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倡导主旋律教育和成才报国教育,大力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创业。同时,以“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为指导思想,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情操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为主线,认真开展“以知识奉献社会、以才干服务人民”的择业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教育和文明离校与爱校的道德品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毕业教育活动。同时,对那些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创业的毕业生应予以政策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
  (三)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基本前提,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这个载体,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上的就业信息查询与服务及视频面试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就业信息的搜集力度,努力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科研、工程和项目上的优势,积极动员职能部门、校友等各方面的力量,通过信函、网络、校友会、“工作站”等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地收集有效的就业信息,并及时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公告栏、发放就业信息汇编册等方式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
  (四)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及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在学生进入专业训练的阶段,主要在一二年级,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到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在这个阶段,主要帮助学生进行求职能力的训练,对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择业技巧进行重点指导,以实现就业和完成学生的职业梦想。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就业指导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就业能力的获取为基本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配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2]范亚菲,陈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sk004)“大学生择业决策中追风行为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