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丽琼

  大学是传承文化、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具有十分复杂的特征。每一所大学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体现。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传承与时代的特征,对大学生起着内化教育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特点及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加以探讨,为丰富高职校园文化提供借鉴。
  
  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
  
  体育文化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体育现象,尤其是体育运动中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等因素形成的总概念。它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财富,包括创造这些知识的各种形式,诸如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科学研究;关于体育活动中各种规律的认识及对运动过程及其效果的客观评价;对体育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各种体育思想和观念、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法的探索,等等。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在高职校园这一特定范围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及其它特定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职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职文化形态之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则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高职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它决定了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内容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体系。
  
  2.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结构和功能
  
  2.1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2.1.1传承性和独特性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校园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校园体育活动的文化积淀。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校园体育现象的简单综合,而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现象。由于各个大学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构成等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的差异,因此作为个体的大学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这种具有自己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会随着体育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而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并形成全校甚至社会都认同的价值理念。
  2.1.2时代性和动态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特征。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相对社会体育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的发生、发展、成熟离不开学校和社会共同构筑的背景。大学生的时代特性和人员流动性决定了社会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会很快在校园里风行,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处于不断变化中。二者的关系是适应与超越的关系。大学生是适应的主体,体育教师是适应的主导、超越的主体,繁荣校园体育学术是超越的主要途径。
  2.1.3健身性和娱乐性
  校园里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学习,常常使人感到身心疲惫。参与体育活动已逐渐成为校园群体的首选。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活动以其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起着增进人的健康,调节人的心理、情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的作用。
  2.2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2.1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结构
  在自然界的物体中,结构决定了其功能。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内容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体系。它有自己的结构,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是精神层面,居于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它决定了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第二是制度、方法的层面,是联系精神与物质的中间层面,它既是校园体育的组织形式,又是体育意识的体现,涵盖了体育教学、科研、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管理、业余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第三是物质层面,是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这三个层面在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它是广大师生通过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体育竞赛等体育行为方式在大学校园传播的结果,它能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全体师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
  2.2.2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影,是一种具体化了的文化氛围,对高职校园生活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为大学体育的目标服务的。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2.1教育功能。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所接受。
  2.2.2.2健身功能。体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促进人的体质增强与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培养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对自然、社会、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2.2.2.3促进功能。一方面使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时,其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管理能力等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2.2.2.4凝聚功能。优质的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大磁场,能够对校园个体成员产生凝聚力,吸引他们融入其中,唤起他们对集体的情感归属,建立起和谐、信任、理解、团结的群体关系。
  2.2.2.5调节功能。在完成紧张的学习任务之余,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方式,它既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理的娱乐。
  
  3.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途径
  
  3.1高职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构建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精神、道德观念、知识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敬业笃学精神,竞争开拓精神等,把体育精神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思想、行为道德也应是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运用各种传媒,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遵守规则、遵重对手、求真求实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师生。师生们的体育道德是对体育目的自觉反映,它在体育的实践中产生,校园体育文化为体育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过程中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师生员工们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他们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2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制度建设
  3.2.1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发展注意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注意增加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要加强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改革体育成绩考评办法,由单纯的技评、达标向技评、达标与增强体质实效相结合转变。
  3.2.2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健全学校的体育运动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支持学生和教工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制定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3.2.3丰富师生员工的体育活动
  师生们学习和工作之余的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可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加以培养,对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学校可通过运动会、体育节和种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师生员工们喜爱的活动来丰富大家的余暇生活。同时,学校要加强学校运动队的建设。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特色的传统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校师生员工的一块磁石,又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4.结语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对师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具有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高职院校,其师生的身心在一种良性的温床中被滋润、被熏陶。营造先进的、有特色的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高等院校达到体育教育目标――终身体育目的的最佳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和现代社会发展对高职的要求。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去接触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刘铮等.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史,2001,(4).
  [2]张英.高校体育文化与图书资料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5,(1).
  [3]杨德银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3).
  [4]陈志军等.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体育师友,1998.
  [5]魏秋珍.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1999,(4).
  [6]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
  [7]闵健.论校园体育精神的物质与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8]党卫国.浅析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大众科技,200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