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的交际性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少森

  摘要: 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但是多数大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仍然是懂英语的“聋哑人”。这严重背离了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习的初衷。本文以语言的交际性为视角,根据实际教学中的感受和体验,探讨进一步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关键词: 语言的交际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与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对于作为一种国际性交流工具的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显得愈加重要。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各高校和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英语学习。然而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只是懂英语的“聋哑人”。语言是交际的媒介和工具,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在教学中应该以交际法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和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提出交际能力(成功的交际要求除了语法准确之外还应知道何时跟何人说什么)后提出的一种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胡壮麟、姜望琪,2002:625-628)。现今,交际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运用中学语言和学会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学语言和学习语言知识,它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以语言交际性为视角,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以期能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积极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英语教育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转变,但改革应该是一种长效机制,就目前来说仍存在大量问题。
  
  (一)教学依据的偏差。
  当前,大部分的高校仍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考核学生毕业的标准之一。这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便于学校制定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方法和方式,而且为社会对人才评价提供了一种标准,便于选拔。但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严重忽略了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大多数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应付考试的词汇、语法和结构,口头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学生为过级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考试合格后即将学习搁置一边,学习没有持续性,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不能学以致用,收效小。课程设置中以精读为主,听说为辅,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的口语证书考试,并没有引起各级教育者和学生的重视,因而真正能够参加并通过这种考试的学生也寥寥无几。
  
  (二)师生比例不协调。
  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短缺。为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学校往往设定作为公共课的英语实行大班教学,班额多于三十人甚至是两倍三倍多。这种班级的划分不利于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课堂上的“听众”。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他们潜在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压抑,最终导致了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教学思想和方法滞后。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学方法和手段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最初的粉笔、黑板、录音机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语音室教学和网络教学。然而大多数学生仍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用英语直接进行交流。很显然,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思想更新滞后,仍然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层面,注重对教材中语篇、词汇、语法和句型的学习与分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语法知识薄弱的学生更是被大量的语法知识搞得一头雾水。同时高级设备利用率低,在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差,参与少,实践机会少,一节课下来甚至难以保证每个学生能有一次表达机会,体验不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入校后最为关注的便是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并不清楚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对学生整齐划一的目标要求,忽视了其英语基础存在的较大差异。比如,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不好,英语基础弱;部分学生来自的省份取消了高考中英语听力考试,英语听力能力就相对更弱。统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久而久之会使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就是差,怎么学也学不好,灰心丧气,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二、以语言的交际性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结合语言的交际性,从教学观念、资源配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班级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及研究视域等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一)以语言的交际性定位教学指导思想。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交际需要语言;没有交际中语言的使用,语言也无从谈起。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参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著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版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应该突破以应试为指导,为考而学、为考而教,导致学和用严重脱节的应试教学框架,以语言的交际性为指导,结合实际实施交际法教学,改变单纯语言知识层面的教学模式,以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为目标,努力改变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却仍然听不懂、讲不出的状况。
  
  (二)以语言的交际性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
  教学资源主要涉及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师。要达到充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设备,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所有的设施设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接触各种有用的学习材料,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充分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队伍应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配置,吸纳各类高级人才,以达到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满足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的需要。同时给教师提供有效的渠道和资源,使其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
  
  (三)以语言的交际性优化班级、班额和课程设置。
  为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课程的设置就不能仅集中于精读课的讲解上,更要突出学生听和说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视听是语言的输入过程,常看、常听能使学生接触更多、更真实的语言材料,熟悉英语的语音和语调,从而提高英语的语感。重视语言输入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输处,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尝试使用语言。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在不断的看、听和说中才能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而且要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而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提高视听说的训练比重,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练习。班额太大难于组织管理而且互相影响的状况应得到改观,优化班额设置,同时创造条件进行分级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明确学习目标,保持学习的持续性,提高学习兴趣。
  
  (四)以语言的交际性定位教学评价方式。
  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运用中学语言和学会用语言。这也就需要实施“在交际化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词汇、句型和语法练习”(梅德明,2004:16)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表达和交流思想,在交流中规范语言的运用并且学习新知识。所以教学成果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卷面语言知识的得分多少为评价标准,更应注重其平时语言习惯的养成和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恰当运用考试考核的杠杆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通过组织互动性的活动,例如读书报告、即兴表演、会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创设情境等方式活跃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氛围,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下一步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因素之一。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并及时进行检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材料及时运用,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促进下一步的学习。
  
  (五)以语言的交际性定位教学研究的方向。
  广大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加强成功经验与心得的思考与交流,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方式,让先进适时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及时共享,转化学校和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共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要符合语言的本质,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雪要,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到首位,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