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与生活“手拉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泳海

  摘要: 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信息,并能用数学解决含有数学信息的问题。
  重点词: 数学生活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应用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能自觉、自动地应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谓“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涵:首先能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信息,其次能运用数学解决含有数学信息的问题,让数学与生活“手拉手”。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把握学生的起点――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注入情感,投入学习,体验过程,“送给学生一个信任,学生还你一个奇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的。如在教学二年级的《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关于时间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要接触到,所以一部分学生已学会看时间。我首先创设情境,通过“猜测老师一天中的几个作息时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中来,一部分学生利用学习和生活中已有的一些经验猜出一些作息时间,从而初尝了成功的喜悦。其次,在接下去几个环节,如对钟面的了解、时间读写等碰到的一些问题,我同样让学生依靠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解决。这样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把真正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拥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点燃了他们创新的火花。同时我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多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加以引导和概括,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上好数学课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
  
  二、找准生活的原形――创设帖近学生的生活情境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内容和他们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用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主动产生亲切感。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通过重组教材,找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形,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三、拓展问题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寻找和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通过教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让他们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生活、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他们再次面临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的背景,并知道它的应用价值。如学了《分类》以后,我请学生想一想,你们家里什么东西能用到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给他们分类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可是到底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能用到今天分类这一知识呢?如果能又该如何分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都积极地回家去寻找答案。在整理分类过程中,学生对照课上知识对家中物体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不仅使所学知识得到运用,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我就成功地把问题的情境在时间、空间上进行了拓展――从课堂亲密到课外,把理性知识从书本深入应用到了现实生活,从而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的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开展实践活动――让数学和生活“手拉手”
  
  数学在现实世界里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到生活中,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身边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从“书本”走向“生活”。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后,我开展了一些: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统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内调查每个同学喜欢的课外活动项目,并进行数据的分类和整理……在教学了《时、分、秒》后,我要求学生记录自己一分钟脉搏大约跳多少次,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1分、1秒的长短,让学生回家问问家长1小时能做哪些事,等等实践活动;又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图形的整理》这一复习课时,在“综合应用阶段”,我设计如下实践活动:让学生帮老师看看一套房子平面结构如何?客厅、阳台等大小如何?整套房子大小怎样,等等。学生就会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去帮老师解决问题。我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把在课堂上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让数学和生活“手拉手”,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魅力。
  生活是个万花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书本”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将理性知识和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让数学和生活手拉手,架起一座数学和生活的桥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