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待意外生成,成就课堂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但是,教学不仅仅是预设,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等参加课堂学习,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问题,课堂便呈现出空前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这就是教学的生成。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才会激情四溢,思维闪耀。下面就数学课堂上如何把握生成性问题说说一己之见。
  一、留意生成资源
  课堂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信息,善于捕捉就能成为资源:差异是一种资源,能升华学生的思考;错误是一种资源,能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疑问也是一种资源,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有用的信息,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生成”成为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当教完例2:“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准备探索下个环节,就听到一位学生大声说:“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为什么会四年一闰?”教师开发并利用这一生成的资源,在黑板上画出了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演示、说明:一天、一月、一年分别是怎样得来的。并带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
  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正是动态生成的目标,教师没有搪塞过去,而是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虽然预设的教案搁浅了,但顺应了学生的需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把握生成时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它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我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通过摆小棒探讨算法,然后交流算的过程。
  生1:先摆11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2根,即11-9=2。
  师: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
  生2:可根据想加法算减法。如:11-9=?想:9加几得11,9+2=11,所以11-9=2。
  生3:老师,为什么做减法要想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减?
  师:××同学问得好,请同学们试一试,想一想,看谁能发现与前面不同的计算方法。
  ……(还有三种方法在此省略)
  一句“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将我的教学预设顺利完成,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动态生成的环节,从而就有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矛盾的困扰,无言的沉默,更有不服气的质疑和问题解决后喜悦的笑容。这样才能凸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
  三、留足生成时间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
  当学生学习“可能性”一课后,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小组不透明的盒子中都有10个球,分为红白两色,但红球、白球的个数不同,每小组任意摸一次,看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摸到了红球。”而只有第五组同学说:“我们摸到了白球。”这时,教师说:“你们每组盒子里都是红球6个,白球4个,共10个,在红球比白球多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此时,第五组一位学生大叫:“我还想试一试,看是一种什么情况。”教师听后,说:你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就让你再摸几次。结果,这位同学摸了9次,摸到红球7次,白球2次,并要求这位同学说体会,大家终于明白:在红球多白球少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比白球的大,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教师趁热打铁,再次引导,像第五组发现的那种情况是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是很偶然现象。”接着,教师再次拓展,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很偶然现象”。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0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