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素材积累之科学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210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可能升高2至4摄氏度
  到210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将升高2.2至4.2℃,这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罗勇日前在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透露的。
  罗勇说,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变化中心的最新预测,未来我国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冬春季增暖大于夏秋季;相对于1980年至1999年的平均值,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将升高0.5至0.7℃,2030年预测变化值为0.6至1.0℃,2050年为1.2至2.0℃。未来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北方的降水总量增加幅度大于南方,到2050年,全国降水将增加2%至5%,到21世纪末将增加6%至14%。
  罗勇介绍,近百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而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近50年,我国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明显。
  据了解,国务院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制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把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罗勇说。
  分析:世界上生态、气候的种种变化,已向我们充分说明了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关注生态文明,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适用话题:生存与环境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二、在北极,我将名字改成“位梦华”
  位梦华,原名位孟华,第一个进入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和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
  我呼吁考察北极,是因为欧洲崛起以后,从公元16世纪甚至更早,便陆续涌入北极探险和考察,18世纪又进入了南极。1982年,我跟随美国考察队去南极中心地区考察时,还没有中国人进入过那里,看到那时中国还站在“圈子”外,对那里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我不知道将来如何向子孙后代交代。
  说起在南极的考察,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危险。在刺骨的严寒、可怕的暴风雪、极度的疲惫、难耐的孤寂面前,我也曾动摇过,但是如果我不干了,美国人就会嘲笑中国人,于是,我发誓死在这里也不退缩。那次野外考察结束时,我禁不住挥起冰镐,在洁白的冰雪上深深地刨下“中国万岁”四个大字。1983年回国后,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忘却在南极的经历。1984年,我又随中国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再次去了南极。
  自那以后,从南极到北极,从极昼到极夜,艰苦、危险、磨难、挫折、汗水、孤独寂寞,始终伴随着我。有时候我也感到压抑和恐惧,但却再也没有动摇过,因为我的背后,有一个生机勃勃、繁荣昌盛、日趋强大的祖国。
  1995年,当我终于站在了北极点上时,眺望天空,感慨万千,忽然又想起了我的老父亲多次重复的“中国人不能当亡国奴”的遗训。于是,我将原名“位孟华”改成了“位梦华”。
  分析:把“位孟华”改成了“位梦华”,这里面寄托了位梦华多么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啊!彩虹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不仅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作为丰富内容,还有灿烂阳光与细小水珠激情融合的艺术形式。尽管空中虹桥不可以渡人,但其绮丽足以令人赞叹。飞瀑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激流途经百里坎坷曲折后,以那震撼人心的纵情一跃,既完成了飞流直下、倾泻银河的壮举,又实现了浪击峭壁、潭隐蛟龙的夙愿。任何一个成功者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梦想驱动着他前进,梦想让他不畏艰难,梦想让他敢于挑战权威,梦想让他走向成功。
  适用话题:我的理想美丽的北极心中的向往
  三、生命还在,希望就在――轮椅上的霍金撼人心魄
  中国人对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并不陌生,他的《时间简史》虽谈不上是畅销书,却始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霍金再一次受到关注,是因为他一度病重住院。霍金带来新的感动,则是缘于他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发出的一封邮件: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写作《时间简史》不过是出于一个平凡的动机。因为身患卢伽雷氏症,霍金深感未来的生活缺少保障。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他接受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建议,撰写一本面向大众的宇宙学著作。当时,霍金全身肌肉几近瘫痪并且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制造一个句子通常要花五六分钟。非凡的毅力、执著的追求支撑着这位科学家走过了长达六年的写作历程。《时间简史》成为一本销量逾2500万册的名著,各国民众也因此获得了亲近宇宙学的机会。
  学术方面的造诣给霍金带来了“爱因斯坦继承人”的美誉,其世界影响力则更多地来自启蒙大众的使命感。
  霍金曾说:“我尽量过正常生活,不去想我的病。我不会因为自己有病,不能做一些事情就怨天尤人,其实这些事并不多。”
  深邃的思想,恬淡的生活。轮椅上的霍金是一个象征,那是宇宙中撼人心魄的力量。
  分析:“生命还在,希望就在”这是一种多么乐观的态度啊!是啊,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吹落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生活中总会有无尽的麻烦,请不要无奈,因为路还在,梦还在,阳光还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不要放弃希望,只有希望在,我们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适用话题:难忘一句话希望的力量永远的霍金
  四、俄专家呼吁制定太空“交规”指导人类航天活动
  俄罗斯中央机器制造科研所系统设计中心副主任雅科夫列夫26日呼吁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以指导人类航天活动。
  雅科夫列夫当天在第六届国际航空航天大会上说,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航天活动,按照太空垃圾目前的增长速度,下一代人可能会无法进行太空发射。为保证人类继续开发太空,免受太空垃圾困扰,俄专家呼吁世界各国协商制定太空“交规”等相关国际法规,指导各国的航天活动。
  雅科夫列夫认为,航天活动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更多问题,例如小型卫星、私人资助的航天活动及太空旅行增多等问题。他指出,对私人企业组织的航天活动必须实行严格的授权制度和法律监督。雅科夫列夫还特别提到了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并强调太空垃圾引起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
  分析:看来无论在地上,还是在空中,都应了那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更是需要讲规则、讲规范的。很多人缺乏对规则的尊重,包括现在“创新”的泛化,什么都可以讲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但是如果都去破坏,那这个社会变成什么了?所以我们讲创新应该在“破坏”的同时,建立新的规则和秩序。要有创新的激情,也要有对规则的尊重。这个激情跟科学的理性相结合,这才是真正创新的道路。
  适用话题:规则的重要太空的前景小问题大事故
  五、张柏楠:智慧闪烁在太空
  我国航天工程队伍是一个群星闪烁的英雄集体,张柏楠总爱把自己说成是繁星中的一颗。其实,他在我国载人飞船技术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
  他说,攻关不畏难,请相信我们民族的智慧,我们航天人的智慧!
  张柏楠说这番话时,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智慧,来自不变的信念。
  张柏楠曾任“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总设计师,现任“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主持或参与解决了“神舟”载人飞船正常运行、安全返回和出舱活动中的多项重大技术问题,正在主持研制、论证“神舟”八号和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空间飞行器。
  张柏楠常说,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载人飞天的历史性成功,靠的是集体智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集体智慧是由一个个单体智慧大脑凝聚而成的。
  这智慧源自响彻在航天人心中永远不变的信念。他们曾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们是载人航天工程试验队队员,肩负着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重托,为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我中华飞天梦想,我们时刻牢记使命,拼搏奉献,用卓越造就辉煌,用成功报效祖国!
  怀揣着这种信念,张柏楠用智慧攻关。他自调入载人飞船方案可行性联合论证组和载人飞船总体室之后,就开始了艰苦创业之路。少资料、没经验、人年轻……他从零开始,研究钻研,虚心拜师求教,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飞船方案。
  分析:“这智慧,来自不变的信念”,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也就会充满智慧。“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坚守信念、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当小小的水滴撞向坚硬的岩石,明知自己会粉身碎骨,仍然义无反顾,是什么让它们前仆后继?是滴水穿石的信念;当无数的溪流向东奔去,纵然是百转千回万里征途,纵然是沙漠戈壁骄阳如火,即使干涸也要化作蒸汽飘向大海,是什么让它们如此执著?是百川入海的信念。“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信念是人生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为了使自己的人生不至于平庸,让我们都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努力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插上腾飞的翅膀,翱翔吧!
  适用话题:智慧的力量信念辉煌的成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4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