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小见大 以新取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师:同学们,今天我先讲一个典故,“深山藏古寺”是宋徽宗考察画家出的一道考题。当时画家中有的画青山丛中露出一个寺顶;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有的则干脆在山中画一个寺庙。只有一位画家没有画庙,画面上只有山水和一条羊肠小路,一个老和尚在深山的泉边提水,最终这位画家取得了第一名。那么,这幅画好在哪里呢?
   生:好在那位画家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和尚挑水,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
   生:和尚这么老却还要自己来挑水,可想那一定是座相当破败的古庙。
   师:是的。这位画家成功的关键在于,庙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比起那些画整座寺庙或庙的一角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那么,我们写文章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学生讨论交流)
   生:作文要认真审题,巧妙构思,选择新颖的角度,才会写出好的文章。
   师:非常正确。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记叙文角度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切入角度得当,入题就快,有利于抒发情感,突出中心,来更好地写人或记事。在记叙文角度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小”、“巧”、“新”三个方面考虑。
   幻灯片展示:一、以小见大,以近显远;二、“巧”出意料之外,“巧”在情理之中;三、“新”出自己的特点。
   师:我们来看看上周随笔中陈吕菡同学写的作文,题目是《一种温暖一生的味道》。陈吕菡,请你讲讲自己的写作构思,再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幻灯片展示片段:其实妈妈喜欢吃葱的对不对?这么多年来,我们家的菜中总是没有葱,仅仅是因为我不喜欢吃葱啊。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却放大了十倍甚至一百倍,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可以是那么多年的割舍,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可以是永远的付出与爱。
   ……看见妈妈在厨房烧菜,我走过去,对妈妈说:“妈,今天我们菜里放点葱吧。”妈回过头吃惊地望着我,我笑着说:“好久没有闻到葱的味道了呢,怪想它的。”妈妈笑了,虽然一如既往的,我对葱还是很反感,我还是一棵都不会吃,但是葱的味道在我眼里却不一样了,我的鼻尖满是葱的香味萦绕,不会远去。那浓浓的葱香,已满是家的味道。
   生(陈吕菡):我写的是自己从小就最不喜欢吃葱,所以家里的餐桌上从不会出现葱,我也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也是不爱吃葱的,直到有一天外婆告诉我:爸爸妈妈其实很喜欢吃葱,只是因为照顾我而不吃,这让我受到很大的触动,就写了这篇文章。
   生:从不吃葱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写出了父母对女儿浓浓的爱,以及女儿对父母的理解,亲情就在这件小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这篇文章选择的角度虽然小,却很好地表现了主题,所以写得很成功。
   师:说得好!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常常是通过细小的事情来表现重大的主题。同学们,可以谈谈你们看过的作品中类似的例子吗?
   生(陈凯伦):我记得我曾经看过的一篇小说,是都德的《最后一课》。作者不从正面写法国人民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和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而是把歌颂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放到一所普通小学普通课堂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去写,比如省悟了的小弗郎士,忠诚事业、忠于祖国的韩麦尔先生。由于角度小,笔墨又集中,爱国深情就渲染得十分成功。
   师:陈凯伦同学讲得很好。的确,写爱国类的文章,许多同学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其实这类题材如果从大话题、大视角来写,最容易写空、泛泛而谈。那么,怎样写才好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应该寻找一个小的切入口,根据各自的生活阅历,关注社会现实,捕捉、提炼和加工具体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自己的独特视角,小中见大,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情感与见解。
   师:你的话让我想起中国有个成语,叫“一叶知秋”,意思是说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作文也是如此,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往往能表现重大的主题。而且,角度小更便于把握,更容易写细写具体。以小见大,以近显远,是同学们经常选用的、有效的角度,我们要好好把握。
   师:好,关于“小”,同学们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讨论记叙文中选择角度的“巧”。大家还记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吗?(学生纷纷点头)这个故事历来为人称道。诸葛亮解决无箭的困扰,就贵在一个“巧”字。作文角度“巧”也是如此,要――
   生:要“巧”出意料之外,“巧”在情理之中。
   师:二次大战后,美国记者罗森塔尔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写下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文章发表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这篇文章就好在选取角度的巧妙,文章中没有写到阴森恐怖的镜头和血腥的画面,就写了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却震撼了我们的心,表达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师:我们再来看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对玛格丽特美貌的的描写,看看这样写“巧”在哪里。
   幻灯片展示: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生:作者没有正面写一句她长得如何美,而是通过她“一露面”,观众就“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和演员们“也对着她望”,将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美貌表现出来了。这样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生:我在一本作文书中看到过类似例子,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有篇作文《怀想天空――一只猪的思考》获得满分,这就是一篇角度巧妙的“另类作文”。
   生:这说明作者关心现实生活,以颇有杂文意味的笔调,强烈表述了自己的情感评判。
   师:考场作文的立意多以稳妥为主,但往往会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这时突然看到一篇“意”在人外的文章,就会精神为之一振,心情比夏天吃了冰激凌还要畅快!(学生笑)
   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鼓励写文章角度要巧选角度,但巧要有基础,不可脱离了自己的实际,不可矫揉造作。
   师:作文角度的选取,除了“小”和“巧”之外,还要注意“新”。“新”是指有自己的特点,不与别人雷同。我们要留心生活中不引人注意,但实际上又含义深邃的材料,抓住其最有“新”意的方面来展示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石梦瑶同学在这次随笔中写的作文,她写的是我们最熟悉的数学老师,题目是《“完全正确”的胡老师》。
   幻灯片展示:
   我们的数学老师姓胡,开学第一天,他走进教室,大家立马被吸引了。他的前额有些凸,而且光亮光亮的,穿着笔挺的西装,双手背在后面,沉稳、庄重,很有老师的风范,再看他灿如阳光的笑容,便知道还是位和蔼又可亲的老师。
   几天的相处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了胡老师,更喜欢上了他那句口头禅――“完全正确”。上课的时候他很喜欢说“完全正确”,特别是同学答对了问题之后,他很高兴,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语音语调十分有特色。有同学曾一边听课,一边画“正”来计算胡老师说“完全正确”的次数。一节课就有好几个“正”,几天下来,一张纸上已经是繁星满天了。有的同学在下课时还模仿胡老师,一时间,“完全正确”成了我们班的流行语,其红火程度堪比当初周董的“双截棍”。……
   师:大家觉得,从记叙文角度选择考虑,这几段文字"新"在哪里?
   生:立意新颖,石梦瑶没有从大众化的角度去写胡老师,而是选择了胡老师具有代表性的一句口头禅来写。这样,选择角度小,构思巧,立意也新,把数学老师可爱可敬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师:那么,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们平时的作文,较多的是写亲身经历的事,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往往是一些平常事,接触的往往是一些平常人,假如写文章没有独到的视角,写人都是大眼睛,小嘴巴,语言都是一个腔调,那么作文就会了无生趣。(学生笑)
   生:对这些平常的人,平常的事,我们如果能变换一下角度,可能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喜人的“新”发现。
   师:是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个例,探究了记叙文角度选择要从“小、巧、新”入手,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多看多思多感多悟,开阔视野,丰富情感,积淀深厚的文化,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当中,一定会写出更多构思新巧、角度别致的好文章。
  
   何文魁,浙江省新昌语文名师,发表论文多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5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