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三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笔者曾经上过四届高中学生的数学课,现在连续两年上毕业班的数学课,通过不断的探索、改革、尝试和总结,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一、学习考纲看要求
  
  《考试说明》是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高考法定性文件,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等,特别是明确指出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也就是说要考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要考到什么程度均有明确现定。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去复习。例如对“复数”考纲只要求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基本运算,就没必要再加深难度,比如又加深到以前旧教材的三角运算及高次方的运算;又如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现在考纲只要求掌握两项的就没必要扩展到三项了。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只要求学生熟悉基本的运算,以中档偏容易的小题训练为主,时间以一课时为宜。又如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有些只要求了解,就没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去钻研,比如线性回归、正态分布、函数连续的定义等等。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考纲的要求,不能盲目加深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要求,让学生明确高考的方向,而不是盲目地搞题海战。有的放矢,为学生的有效复习指引方向。
  
  二、钻研课本找标准
  
  大多数师生在高考总复习时把课本扔到一边,每天就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埋头”做题,这是十分错误的。
  其一,课本是全国统一的,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定义、定理、公式等的叙述,符号的使用都是统一的。
  其二,许多高考题在课本中有原型,即由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即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
  由此可见脱离课本的复习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以课本为标准,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变化引申、拓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打好基础。特别是排列、组合和概率部分更应该以课本为标准,对课本出现的题型及对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让学生融会贯通。比如两个原理及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先通过课本的例题、习题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又如分步原理中的指数问题、排队问题、组数问题、产品问题、分配与分组问题等等,都可以从课本找到相关的习题讲解,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高考命题坚持以“两个有利”为指导思想,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因此,高考题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无论复习哪部分内容,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如细心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题对参数方程的考查,可发现仅仅是以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的中间过程的形式,对参数方程的概念和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作了简单的考查;对二项式定理主要考查通项公式的应用及求系数和的方法,且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等等。即便是来年要考其他方面的内容,也必将遵循“整体保持稳定,不造成大起大落现象”的原则。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有什么理由在这些内容上过多补充和发挥呢?
  
  三、推敲评价找方向
  
  每年高考评卷结束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要召开高考评卷总结暨全国高考试题评价会,根据各地的定性分析材料和全国抽样统计的数据,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最后发布当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对试题的难度、深浅度、各章节知识点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总体上的得与失等情况均有详细的阐述,甚至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建议。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推敲该评价报告,我们可得到许多信息,其中包括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如从2004年高考试卷评价报告,可预计2005年高考理科数学将适当提高难度,而文科数学将基本不变。另外,高考试题的难易度好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三年一个轮回,比如2005年难,2008年又难,记得2008年高考考完数学这一科,很多考生都失望地走出考场,甚至有些考生哭着走出考场。我们在复习时就注意到了这一命题规律。由此可见,确实可从评价报告中找到复习的方向。“优点将继续保持,缺点将进一步弥补”必将是高考命题的根本原则。
  总之,作为高三的数学教师,必须明确考纲的要求,明确高考方向,不能脱离课本,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盲目增加难度,以取得“投资少见效快”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廖银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5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