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性教学时,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设疑,释疑,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实现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对问题式教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 蒸发 问题性 思维 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教育观点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把教材内的观点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学生听,便会吸收,但未考虑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实际上所吸收的知识是有限的,被动地学习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式教学不同于接受式教学的特点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学习的作用,这样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一种内在的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尤其可以发展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进行问题式教学呢?
  
  二、问题式教学程序
  
  (一)创设教学问题情境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知识是情境性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中被个体重新建构并获得意义的;其次,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具体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具体的思维和行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心理(包括认知、情感的)场环境,常常还需要适宜的实践和人际环境.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时间环境,并富有思想内涵.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密切联系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社会中的科学问题、为学生所熟悉或愿意关注的科学史实以及高新科技等素材创设学习情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笔者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的汽化与液化为例来说明“问题式教学”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首先设置一个“烧不坏的手帕”问题情境.先把一条浸入95%酒精中的手帕取出,再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下,取出后用火柴点燃,产生了火焰,但是最后发现手帕却没有烧坏.这一教学情境首先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注意力和兴趣迅速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原先认知的手帕会烧起来与实际上却没有烧起来产生冲突,这样学生会快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手帕不会烧起来?学生就会借助问题情境开始思维和智力活动.这样由教师主导学生进入了“悱”和“愤”的状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整个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定向作用.
  (二)夯实学生思维所需要的准备知识
  知识是思维的载体,也就是说思维离不开掌握一定的相关信息知识(这里说的信息知识,包含实际情况、知识和经验等等),不掌握一定的相关信息知识,思维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所以在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就应考虑学生在进行思维活动时需要用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没有学过,有没有以前曾经学过但现在可能难以清晰呈现.这样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扩充、巩固和掌握这些信息知识.例如笔者在利用上面的“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引入蒸发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在小学的自然科学常识中曾经学过,但时间久了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模糊不清了,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和问题来为学生准备思维所需要的知识.
  1.拿开酒精灯的灯帽,酒精灯为什么不会燃烧?
  2.用火柴点后为什么会燃烧?
  3.盖上灯帽后为什么又会熄灭?
  通过这样的复习提问,学生很快地复习和巩固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本课题的思维活动做好了知识准备,同时再复习上一节课的熔化吸热,也为本节课从“烧不坏的手帕”的情境中,通过思维归纳得出蒸发的特点.
  (三)设置问题阶梯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是由任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一个目标问题的提出,不是立马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一个总目标的问题时,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置问题阶梯,即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问题阶梯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后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学任务得以完成.例如在学生观察了上述实验后又补充了必要的思维知识,就可以进行问题阶梯的设置.这时学生观察到手帕并没有燃烧,学生自然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手帕烧不坏?这样老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学生熟知而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笔者可设置问题阶梯:根据燃烧条件,有可能是手帕的温度没有达到一定的条件,也可能是手帕没有与空气充分接触?到底是哪一个条件在起主导作用呢?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去分析,认为手帕这时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所以它与空气是充分接触的,故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一定的大小.通过这样的思维,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得到了培养.同时发散的问题得以收敛和集中,排除了不必要的多余的问题对正确思维的干扰作用.基于上述的问题和思维,笔者可进一步设计问题阶梯:如果是手帕没有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温度,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手帕上面有什么物质?除了酒精外还有水的存在.燃烧后可观察到手帕几乎是干的,没有水存在,那么水到哪里去了?大家知道水是不会燃烧的,会不会是变成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液态物质变成气态物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这时学生就会联想到在医院打针时,护士给病人打针时都要在皮肤上涂擦酒精来消毒,这时皮肤会有冰凉的感觉.同时发现皮肤上的酒精没有了.这是因为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逸散到空气中要吸热,使皮肤温度下降.笔者再适时地在课堂上补做这个实验,直观地加深学生对物质由液态的变成气态过程要吸热,而使物体的温度降低的印象.笔者说明: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像这种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汽化的现象叫做蒸发.再做一个实验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演示:用教学演示用的可示温度计,把保护玻璃泡的外套取下,在温度计上沾一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过一段时间,发现温度计读数下降,同时发现沾在温度计上的酒精消失了.学生分析后很快得出结论:由于酒精蒸发吸热,导致温度计温度下降.追问:有哪些条件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顺利导入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教学内容.笔者设计问题性情境:用两只同样的温度计,同时沾有一样多的酒精,一个放在空气中,一个放在电风扇下吹片刻,让学生观察现象,发现在有风条件下温度计读数下降得很快.学生很快得出液体的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快慢有关.然后再补做一个实验:把温度计下面的玻璃套上保护套,再放在电风扇下吹,发现温度计读数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这样笔者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问题思维情境,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挖掘和运用知识的本质和联系;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体验,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同理再创设有关温度和液体表面积与蒸发快慢关系的问题情境,完成学生对蒸发本质的认识.最后回过头来综合分析手帕为什么烧不坏.由于酒精燃烧,温度稍高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使手帕温度不能升到它能够燃烧的温度,所以手帕不能燃烧.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不断创设、问题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问题式教学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第一,问题式教学法对于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年长学生最为适宜,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还有一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不断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在看不到进步迹象的情况下还能长时间继续学习.对于带着强烈的动机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这种延迟现象并不要紧.但对于那些智商较低的学生以及那些动机较低而又不重视思维技巧的学生来说,甚至要求他参加三分钟的没有奖赏的学习,他们也会觉得那样是太令人厌烦的,而且如果不能即刻获得成功,他们就会退出学习状态,只会作为一个观察员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思维.教师应该注意在初一就要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对某一事物有较为长久的注意力和集中度.
  第二、这种教学方法还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那些易于掌握的描述性的知识不大可能成为问题式教学法的材料.只有以下的问题才可能实施问题式教学,即在相当新的条件下运用已知规律的课题,但是这些课题的前提是对解决问题的熟悉的方法进行或多或少的有意义的改造,在很多可能的方案中选出最合理的操作方式,运用新的理论原理以及在现实实践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原则,而这些条件要求在其中引进结构的变化等等.
  第三、课题与问题的选择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最低限度的基础知识,或者在提出问题以前相当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熟悉为独立解决问题所必要的知识.同时应当记住:这些知识应成为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支柱,否则的话,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日益迅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经常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仲明.创造心理学入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2]何名申.创新思维修练[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3]翁文龙.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007.
  [责任编辑:廖银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6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