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西方绘画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绘画历史的发展规律,总是在衍生新的艺术风格的同时,不断诋毁和颠覆旧的艺术规则。新的艺术风格与规则的建立发展依旧需要不断吸取传统留下来的养分,从而使得艺术的创作在各个时代都能焕发出青春的生命力。因此,传统绘画艺术造就着现代绘画艺术的同时,反而使得传统绘画艺术风格与规则更加凸显。绘画的历史即是一部不断颠覆旧的艺术风格与规则的历史,在反复颠覆的前进过程中,显示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绘画;现代;传统;创新
  
  绘画总在传递中衍生出新的风格与流派,因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和更新。历史证明:融合早已成为智慧的表现,要继承传统的经验并在现代的基础上去创新融合。在现代手法迫切需要观众时,传统的亲和力必将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指引人们从中领悟艺术的本质和魅力,同时引发出对人类生命的思索与考问。在理性与感性相融合,传统的继承和现代的创造相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和现代看似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其中却掺杂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人类产生文明以来,传统总是周而复始地围绕在现代的左右。在绘画领域,现代衍生的众多风格在接受诋毁的同时,依旧在不断汲取传统遗留下来的各种成分,从而使得艺术创作得以在各个时代都能焕发出青春的生命力。我们很难判别是传统造就了现代,还是现代凸显了传统,因为“传统”和“现代”单纯就概念区分而言,实在是非常奥妙并且繁复的问题。
  一、 传统是现代衍生发展的沃土和基础
  传统在时间和空间的追溯中必然存在现代的烙印,而现代的创作必然融合了前人留下来的种种风尚。所以就传统的流行性与传承性而言,的确存在太多反复的解释和理解。“现代”在现代人的眼中,可以用“时尚”这个词来解释光彩绚丽并且具有金属般的质感,爆发中充斥着冷漠,变化中涵盖了经典。现代极具力度的挟持着患得患失的强烈视觉感受,冲击着人类的眼睛与大脑。绘画艺术就此给予了我们相当广阔的空间来审度传统与现代的遗传性与变异性。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乔托如果在世,可能无法想象当代美术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迁,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当今画坛处于中坚力量的各大派系之中,不难找到诸多前辈大师的思想与理念。传统中优秀的概念必将被现代毫无偏见地得以保留并且传递下去,而且通过时间的锤炼,艺术的形式与意识只会更加坚强与干练,虚浮与花哨终究只能昙花一现,存在与现实保持着一线之间的距离,前者或许没落,而后者只能向前并且更加坚实。从达・芬奇在意大利的画室潜心研究光线明暗关系的处理到莫奈耗尽毕生精力,专注地捕捉纯自然中物质在光线照射下的瞬息变化,不难看出,线条由最初的具体物象描绘发展成为阳光万千变幻的另度审视。接着我们可以穿透时间的阻隔,来到20世纪看着达利如何翘动他那两撇精致的小胡子创造出一个个距离遥远却又似曾相识的梦幻境界。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地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瓦萨利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
  二、 现代是传统的延伸和颠覆
  每个时代的美术都在不停颠覆,而反复的颠覆却很明显地昭示着艺术的传承。艺术,尤其是绘画,总是在传递中衍生出众多风格迥异的派别,因为艺术的根本在于创造、创新。每个派别总是希望通过自身的思想、外界给予的反应与积累,刺激出新的视觉效果展现在观赏者的眼前,但更为重要的还不在于此,画家们更希望作品能够得到观众更深层次的追究与共鸣。而众多的视觉呈现在观察之后得到的唯一共识那就是拥有事物规则或者不规则,具象或许抽象的视觉再现。即使是最钟爱抽象视觉表现手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作当中总能够辨析出一些事物原本的影像。这就如同水分子无论转化成什么形态,它的本质始终是不变的。巴尔蒂斯是当代新具象绘画大师。他的作品题材极其普通,从不表现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场面。他善于发掘平凡事物中隐藏着的内在美的因素。《壁炉前的裸女》是画家的一幅代表作品。画面十分简洁,但却含有一种博大的理念。德・库宁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女人与自行车》是德・库宁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女人体系列中的一幅。画面上,女性的形象在厚抹的黏稠颜料中出现。瞪着的眼睛、咧开的嘴巴、夸张的胸腹,使她看上去强悍可憎,令人生厌。德库宁在谈到这批作品时曾这样说,“现在我看着它们,它们显得喧嚣而凶恶。我想这与偶像、神谕的想象,首先是与这些东西的热闹场面有关。”德・库宁把他对偶像和神谕的兴趣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探索结合起来,成功展示了美国民众的某种粗俗气息。尽管形象看上去一点儿也不讨人喜欢,但画面确实充满震慑力和表现力,并展露出行动的痕迹,一如波洛克的“滴洒”。德・库宁认为,“自然的方式是无序的,艺术家如果想使它有序则非常荒谬。”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欣赏的视觉艺术,而且即便作画者的想象力何等丰富,在笔端流露出来的绝对是拥有觉悟的物象再现或者处理再现,当事物与意识相互依托之时,渐已麻木的思想将被视觉的冲击重新唤醒。历史已经证明“融合”早已成为了智慧的表现。由于绘画本身就是对传统与非传统的双重融合,所以在此问题上更加需要客观与谨慎地对待。因为创作虽然是主观的,但审视艺术必须尽量客观。对于传统的融合就其风险性来说占有很大的优势,所继承传递下来早已被业内人士接受的技法、理论可以说是极具支持价值,这种价值的真实性在于构筑了新兴创作的稳固基础,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的赞许与肯定。而就艺术创作而言,仅仅做到这些还是完全不够的。继承传统的优秀成分的确是毫无争议,但就此停步却只能达到建造的目的而绝非创作;只是高级的复制而非思想的深度挖掘与精神升华。所以非传统的融合对于艺术创作显得格外关键,那非传统究竟是些什么?任何创新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如果非要解释非传统的含义,科学的判定应该是积累与传统的衍生产物。可以是一种技法,也可以是一种思潮,这些思潮与技法的肯定需要等待时间的抉择。但归根结底源于对美的极度探究,对色彩、线条、光线,自然与人性的精密剖析。
  三、 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渗透与循环
  自中世纪绘画到现今的各类派支,健康、勇敢与探索始终不曾间断地被传承着。无论从哪个时代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能够证明这些说法的例子。绚丽的油彩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洗礼终究会黯淡,感性的冲动也将在观赏者的理性中得到平息,然而其追求的过程却清楚地传递着一个信息――创作,现代的创作无法抛弃传统与融合而存活。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循环,现代的融合除了对前辈们创造的意识形态的继承之外,更多地是利用了时代精神来诠释这些文明在新思维、新潮流不断涌现出来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种种价值,而这种价值更深意地开启了我们对世界、对美丽的改造能力,从而加深了现代融合更大深度、更大范围里新元素的诞生,并且将优秀的精神得以发扬和利用。面对艺术创作,“生存”是永远不会枯竭的主题,无论是所谓的传统还是现代,这一主题自始至终都在不停被追求和开发。生命也是传统和现代无法替代的旋律,而怎样做到这些,就需要不断地拿来、思考、替换、摒弃和传承。凭空的捏造肯定是人类拒绝接受的。在现代表现手法迫切需要观众的同时,传统的亲和力必将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指引善良的人们从中领略到艺术的魅力,生命的思索,而最根本的是继承传统与融合到现代的踏实过渡。由此,我们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可以了解到文艺复兴之前的种种艺术流派。巴洛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门类之一,巴洛克追求的是一种浮华的生活,是宗教文化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控制的艺术表现。通过巴洛克绘画,在视觉呈现中,观察者认知了当时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宗教的虔诚,神化对思想的掌舵。
  结语:内涵取决于外在的表现,表现也同样是内涵的延伸。虽然信仰对于绘画新生团体有待商榷,但线条的流动、色彩的流离依然被热爱绘画的艺术家们继承了下来。画布上的笔触始终无法摆脱主观意识的禁锢,也许禁锢更能说明传统理论与技法对于现代绘画的影响吧。众多的艺术流派、当今衍生的新兴思潮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错觉,认为“现代”就是一种颠覆与脱离传统,生存就是推翻传统所建立起来的文明,那么这是一种很不明智并且缺乏责任的判断。这缺乏必要的依据,过于武断,这造就了“传统与现代相互排斥”这种缺少理性的言论。深入其中的人,必然知道理性和感性在绘画当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美术创作无法脱离其中之一而独立存在,理性必须与感性结合才能进行创作。这同样也是传统交付给现代美术创作的精神支柱之一。
  
  参考文献:
  [1]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2]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安阳幼儿师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4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