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义韵律理论与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显菊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语义韵的概念、分类及其研究方法, 然后探讨了语义韵理论在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最后,建议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语义韵理论,帮助学习者提高语义韵感知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义韵理论 词汇教学 英语专业
  
  一、前言
  
  Wilkins( 1972)认为:“没有语法,能传达的信息很少。没有词汇,根本就无法进行交流。”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对于词汇语义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多样,而语义韵理论(semantic prosody theory)为词汇语义的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自语义韵理论被引入中国后,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卫乃兴,2002,2006 ;王海华、王同顺,2005;张继东、刘萍,2005, 2006;黄瑞红,2007) 然而,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英语语言本身进行研究,将语义韵运用于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研究却鲜有所见。因此,本文拟运用语义韵理论来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语义韵律的概念及其分类
  
  1.语义韵的概念
  词汇作为构成语篇的基本语言单位,在语篇的线性展开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关合相因”的搭配倾向性:它们习惯性地吸引某些具有相同和相似的语义特点的词项,与之构成搭配关系。词汇在服务于语篇的主旨过程中,由于这些词项相同或相似的语义特征,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的习惯性的共现,关键词也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征,它所在的语境也就弥漫了一种特殊的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Louw,1993:156)
  语义韵/语义韵律,又叫语义协调(semantic harmony)、语义渗透(感染)(contagion)。语义韵概念首先由Sinclair(1991) 和Louw(1993)提出。Prosody一词由Sinclair(1991)借自Firth (1957)的音位学理论中的跨音段分析(prosodic analysis)。Sinclair在其《相信文本》(Trust the Text)中,提出将弗斯(Firth)的语音学理论中的韵律概念运用到词语搭配上,用来观察词语之间的意义分享和渗透问题。
  2. 语义韵的分类
  词汇搭配在语篇中往往会形成三类语义韵:积极语义韵(positive prosody)、中性语义韵(neutral prosody)和消极语义韵(negative prosody)。(Stubbs,1996:176)在消极语义韵中,节点词(node word)所吸引的词汇几乎都带有强烈的或鲜明的消极语义特征,它们使整个语境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负面的、消极的语义氛围,如动词cause (导致,造成) 搭配使用的词群,有较强的“贬韵”。在积极语义韵里,节点词的搭配词几乎都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由此形成一种积极语义氛围。如动词provide(提供) 带有较强的“褒韵”(favorable prosody)。在中性语义韵中,搭配词的语义特征处于模棱两可状态,既有消极含义的词项出现,也有积极含义的词项出现,呈现出一种错综的语义(mixed prosody)特征,(卫乃兴,2002:157)如effect等诸多词汇的搭配行为。
  
  三、语义韵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对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启示
  
  1. 语义韵研究的重要意义
  语义韵研究为语言学者揭示了词汇的内涵意义和搭配范围,为词汇教学和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探讨语义韵律理论与词语语义韵律描写对外语教学方面如词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语言中许多词语通过自身的含义就可以标示出词语的态度附加功能,比如褒贬、中性等。比如famous和notorious这一对形容词,一褒一贬,十分清晰。然而,语言系统中还有很多概念意义单一的词汇,其态度标示功能就比较隐含,如happen,occur。传统的词汇研究对词语的态度标示功能“定性”往往都是拘泥于词语的自身解析,而缺乏词语于具体搭配中和具体语境中的观照。语义韵不仅揭示词项结伴行为的语义特征,而且揭示人们凭借搭配范式表达态度、评价事件等语用功能特征。具体的目的功能使节点词显示强烈的语义选择趋向;语义选择趋向有力地制约着节点词语境内搭配词的使用,使同质语义特点的词项聚集共现,并分属于有限的几个语义组。从语用目的到语义选择趋向,从语义选择趋向到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搭配词,语义韵机制揭示可观察到的搭配规约。
  2. 语义韵理论在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语义韵理论运用于词语搭配教学。在词汇知识组成的各成分中,搭配知识相对其他知识更难掌握?因此,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合乎语法却不地道的词语组合。Firth (1957:12)提出“由词的结伴可知其词”(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语义韵律研究通过语言单位间的组合关系来探讨语言单位之间语义的相互影响, 对确定词汇语义和用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语义韵是词语对它的组合对象的一种语义约束, 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现象。语义韵律沉淀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习惯中, 本族人用母语说话大多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语义韵律的要求, 极少会有违背韵律的现象。如汉语中的“摆脱”总是和“困难”、“束缚”、“危险”、“困扰”等具有消极感情色彩的词语搭配。
  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 加之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英语的语义韵律问题, 经常偏离了英语本族语者所使用的典型搭配, 出现了异常搭配, 造成语义韵律的冲突,造成语言输出的语义韵不和谐(semantic inharmony),而这正是中国学生语言输出不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学生注意到词语的典型语义韵,比如:在讨论动词commit的用法时,我们应提醒学生:动词commit的宾语一般都是一些具有负面的、消极的语义氛围的词语:crime,offense,murder,suicide,abuse等,这样学生才可能产生更自然、更地道的搭配,从而避免异常搭配。
  (2)语义韵理论运用于同义词的辨析。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运用语义韵理论来进行同义词的辨析也要涉及词语搭配的问题,因为语义韵体现一个词项的搭配型式。我们将同义词单独提出来是因为他们在词汇教学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同义词,由于意义的相似或重合,极易引起理解和运用的困惑,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学习者经常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同义词不加细致区分,随意使用,因而极易造成语言使用的不正确或不地道。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多依赖于直觉经验, 采用内省的定性方法, 对同义词的词目意义逐条分析。虽然很多学者如奈达(1991)指出,语言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同义词。但是在词典编纂(包括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种解释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可能“够用”,在遣词造句时不至于出现太多的问题,但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就可能产生较大的麻烦:互相注释的同义词,意思好像一样,用法则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单语词典、双语词典的词条注释之中如果缺乏这类词语用法的说明,就会使语言学习者无所适从。而引入词语搭配的语义韵研究,就能够较好地进行同义词的辨析。比如:在过去的词汇教学中,我们通常是未加深究地以为happen 和occur 是绝对的同义词,可以随意进行相互替换,只是它们的语源不同,happen 为丹麦人留下来的古英语,而occur 来自拉丁语。但是,张继东、刘萍(2006)在对happen和occur 进行研究后发现:happen 一词的主语位置上多充斥着表示“事故”、“灾难”、“不幸”、“问题”一类的词汇,常见的有accident , disaster , failure , misfortune ,problem , unfortunate things , suicide 等,这表明happen具有消极语义韵。而occur 不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韵倾向性,语义杂糅,既有消极语义韵,也有中性语义韵。

  
  四、结语
  
  中国学习者英语中的异常搭配主要是由于他们词汇搭配能力的欠缺和母语迁移造成的。因此,外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英英词典, 进行大量的阅读, 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语义韵概念,利用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所学词项的搭配词语义特点,增强语义选择趋向意识,这无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词汇搭配能力,乃至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Louw.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In M.Baker.G.Francis.&E.Tognini,1993.
  [2]Sinclair.J.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Stubbs.M.Corpus Evidence for Norms of Lexical Collocation[A].In Cook.G.&Seidlhofer.B.(eds)Principle&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r of H.G.Widdowson[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248-256.
  [4]Stubbs.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6.
  [5]Wilkins.D.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6]黄瑞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形容词增强语的语义韵研究[J].外语教学,2007,(4:57-60).
  [7]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8]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学生英语中的语义韵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6,(5:50-54).
  [9]张继东,刘萍.动词happen、occur和“发生”的语言差异性探究[J].外语研究,2006,(5).
  [10]张继东.刘萍.基于语料库同义词辨析的一般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49-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