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子伟

  摘要: 针对当前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本文采用任务驱动法的一些认识问题、课堂组织及操作、教学效果评价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职校 任务驱动法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把《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就学科教学目标而言,就是“要求了解或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一些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有熟练应用技能。”然而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为宗旨,这就将计算机教学摆到服务“专业”、服务“职业”的高度。
  尽管计算机课是一门普及的课程,但还没有形成诸如“教学法”之类的东西,这就需要从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然而笔者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还是陷进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泥潭,或一味讲述、照本宣科,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注入”,教学毫无生气,效果很差;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手把手辅导”这种教法,效果稍好,却又泯灭了学生上课的学习激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近年来,建构(construction)主义理论为教师更新观念带来了清新空气,冯・格拉舍菲尔德(Von Glashfeld)指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造的。”他提出了看待教学和学生的全新角度,批判了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学习理论,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导向性理论。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认知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教学中的直接应用,它对“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的计算机教学尤为适用。笔者现在多采用这种教学法。现以“应用Word软件制作奥运小报”为例,就采用任务驱动法的一些问题、课堂组织及操作、教学效果评价等简介如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学生步入计算机“殿堂”,掀开其神秘面纱,开始对其基本构成、工作原理有所了解,对其常用设备及基本使用方法有所认识,并初步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初步认识Word软件的文字编辑、图表使用的功能。
  2.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加深了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Word文字处理软件功能的认识,对自己已学的知识有“成功的喜悦”,使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得到激励,对Word软件的实践操作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对计算机产生“感情”,对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增强信心,且跃跃欲试,想展现自己的能力。此外,学生之间在许多地方存在着个体差异。
  3.教学内容处理――合理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笔者在任务设计时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设计任务须体现教学目标,即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总任务;其二,设计任务须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即按教程进一步设计完成总任务的分任务;其三,设计任务须结合社会活动的主旋律,如“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等,须贴近生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其四,设计任务须考虑所设计的任务能顺利完成,这就须立足学生实际,保证大部分学生“任务”完成得好,并且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其充分展示个性才华。任务设计为:任务一,编辑文档,要求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可以自选;任务二,美化文档,要求小报标题采用“艺术字”,样式任选,插入相关图片,正文文字、小标题的字体格式任选;任务三,建立表格,要求自动套用任一种样式的表格;任务四,编页码;任务五,打印一份文档,要求设置纸张为A4纸。其中任务一到任务四均为分任务,任务五为总任务。
  
  二、课堂师生的具体操作
  
  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传统观念和角色已改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
  1.“任务”的下达
  凭借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激情,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地“下达任务”,启动学习。下达任务要尽量自然,正如波利亚所说的:“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下达任务之后,学生还可能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如采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找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解决办法及具体操作步骤,但要注意,学生这时的思维方式为“发散思维”,学生会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这时的教师应爱护学生这种主动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理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尤其是闪烁火花的创新思路。
  2.“任务”驱动学习
  学生接受“任务”并在其驱动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们边操作边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帮助,但不要立即给出结论,应如波利亚所指出的那样:“启发学生通过思索产生智慧,再发现,教师应像‘助产士’一般让学生步入再创造之路。”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一时,遇到查找并下载有关资料的困难,这时教师应有步骤地启发他们,问:“我们所学过的操作系统桌面上的浏览器的图标是哪个?启动它的方法是什么?打开浏览器后,怎样登录‘百度搜索’网页?查找有关图片和文字后,怎样利用‘右键’功能直接拷贝网页文字和保存图片?”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须集中点评。如学生普遍一拿到任务,就急于完成总任务,那当然是困难重重,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可及时点评,指出完成任务应“阶段渐进”,注意层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对其中较难的任务,可以把它分成数个子任务,各个击破,从而完成任务。
  学生在任务驱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得到化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学有余力的学生与学困生分在同一小组,使学困生在小组内适时得到帮助。除小组合作外,教师也可以组织“组际交流”,使不同组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课后对完成“任务”进行评价
  
  对完成任务的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每个阶段学习的评估,另一方面是对教师在这个阶段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估。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创设教学环境,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激励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更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完美知识结构,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笔者对“应用word软件制作奥运小报”的教学评价的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自我评价
  编写问卷让学生自我评价,问卷的问题为:
  a.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总任务)是什么?
  b.你获得哪些知识――操作技能?
  c.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d.你在完成任务时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e.你对本阶段的教学有何意见?
  2.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先让学生相互评价,组内打分,并选出小组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陈述其优点,最后由教师作出评价,对学生没有发现的优点和问题加以补充。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尝试中,总体是成功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反映良好。笔者的体会是:
  1.任务驱动法引进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2.任务驱动法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任务”,又为完成“任务”创设良好的情景,有利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在职业岗位上就业准备必要的思维素质。
  3.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上的应用,采用边操作边学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成为合格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