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中的“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读文言文要求做到不读破句,即朗读时要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句停顿,讲究“停而不断,舒促结合,齐而有变”抑扬顿挫的朗读模式,这是文言文朗读的特殊要求。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大致如下:
  1.找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是虚词,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根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断句。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3.找对话、引文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4.找顶真断句。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5.依总分断句。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找固定结构(“……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为……所……”“是以”“是故”)断句。
  7.找名词(或代词)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可通过以下的方法:
  1.看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如:①“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由于错误地认为只要有曰就要断,而导致句子的意思无法讲通。②“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由于错误地认为只要是人名就应该断开,致使句意不通。
  2.看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如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根据课文内容,犬应该做状语,解释为“像狗一样”,因此句子②断句错误。
  总之,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后,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但也要联系上下文,看断后的语句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常理。大家在掌握了这些文言文基本的断句方法之后,还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在运用中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苍溪县河地乡小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0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