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亚莉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级段地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1.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无实质的效果。2.滥用小组合作,造成无效交流。3.学生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表现出各人争功的现象。
  怎样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要和颜悦色,话语亲切,主动亲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激发并让学生时时有表达的欲望。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随便否定学生的意见,要让学生没有胆怯的心理,敢于发言,喜于发言,善于合作。
  
  二、合理分组
  
  在四人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开始“乱说”起来。因此,我认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该尽量使成员在学业水平、性格、能力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我指定了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此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我让学生轮流当组长,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明确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教师要通过直观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并且,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把合作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小组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在教《识字5》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词串,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小组讨论后,孩子们的发言让我兴奋极了,“老师,我喜欢浪花,因为一个浪头打过来就像一个龙头从海底里潜上来”。“老师,我喜欢海鸥,因为海鸥长得雪白雪白的,真漂亮,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呢”!“老师,我喜欢海带,因为海带里面含有丰富的碘,多吃海带可以使我们更健康。”……“未若柳絮因风起”,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既收获到快乐,又丰富了语言,发展了想象力。
  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四、精选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初读课文后初步知道这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具体从“地球可爱而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不能移居别处”这三方面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为使学生真正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我借助现代化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一、二、三段。(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①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第一、二、三段。②在“地球可爱而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不能移居别处”这三方面内容中,哪方面的内容给你们小组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③你们小组是怎样读懂这一方面内容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随机点拨。各方面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第一段:品析好词句,第二段实例感悟,第三段质疑讨论),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改变了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既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自学“空间”,发展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质疑和暴露的矛盾,进行诱导点评,真是事半功倍。
  
  五、适时点拨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只是提出合作任务,然后就袖手旁观,而应该作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参与中给学生示范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参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参与中引导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地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发生争吵,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六、总结评价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统一的认识,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等等。对小组中的成员也要进行合理的评价,比如谁在合作学习中最积极,谁能用正确的方式向其他同学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等等,让学生感到虽然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老师仍在时时刻刻关注着我。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探索实践的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就必然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