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生生对话”中的教师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卓荣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于“对话”的展开、“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程序设计等问题,广大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就“对话”中“生生对话”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所谓“生生对话”,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是课改的终极目标,因此加强生生对话对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能力、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现实的情形是,我们有些教师在生生对话中似乎成了旁观者的角色,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尊重,一些教师误以为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尊重,对学生的意见、观点、看法一律采取赞成而不加评判的做法就是尊重,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读,也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毫无疑问,课改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课改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呢?
  
  一、倾听者:“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生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二、引导者:“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这样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生命的林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山下那一丛灌木难道就不是生命的林子,不是一个集体吗?”对于这样的观点,有的学生赞成,有的学生反对,反对者认为灌木和树木有本质的区别,那只是一些低矮的草和杂树而已。那么, 山下的和山上的是不是“生命的林子”呢?如果让学生再纠缠下去,就没有意义了。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玄奘来说,他的理想是什么?是做一棵比灌木高一点的树呢?还是做一棵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学生很自然地理解:对于玄奘来说,山上的林子才是他自己生命的林子啊!教师的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三、激发者:“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文本主题的深刻体会。笔者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在分析人物的形象的时候,学生在探讨调达时,有学生说道:调达虽然是见利忘义,但是,在被救之后,能够真心表示自己的感激,你看,千恩万谢不就是吗?我突然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课文激趣点。于是,我追问道: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调达在被救之后是否是真心地感激九色鹿的?一问既出,引起了下面巨大的反响。说真心的和不是真心的都有。其中一个学生说道:我认为是真心的,因为当时他刚刚从死亡的边缘被拉回来,对救命之恩肯定是心存感激的,正因为当时是真心的,才能够反衬出现在背信弃义的无耻。说得多好啊! 是啊,之前那样的千恩万谢,最后还恩将仇报,这个人物形象立刻在学生心中形成。
  
  四、决断者:“心中自有青山在”
  
  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双方观点相异,争执不下,必须教师决断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如果可以把两边的观点各取其长而为一的,教师可以综合两者意见,得出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如果只有一方观点比较正确的,教师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让错误的一方接受;如果双方观点都不对,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作为对话的“一方”,必须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不是要教师没有自己的观点,完全顺从学生的观点。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思想模糊时发出“我个人认为”的清晰响亮的声音。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时,当学生为“谁对维生素C”的发现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教师要清楚地表达“过分强调其中一方而忽略另外一方的看法都是错误的”的观点,同时告诉学生,没有船员的自我牺牲到奇迹生还,没有哥伦布的善于思考,没有医生们的专业技术,维生素C都不会被发现。从而告诉学生,成功,不可能靠一个人,团队力量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生生对话”过程中决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一个模糊自己观点的角色,相反,他应该是一个倾听、引导、激发、决断者的角色,扮演好这些角色,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机智,一句话,在语文“对话”教学的课堂上,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高,我们只有不断进取,努力钻研,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今天改革不断深化的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