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英语教学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轶琳 李云辉

  摘 要: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种承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具体的英语教学也应当使语言成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社会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如能打破结构主义框架,重视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了解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和关系,对完善英语教学工作来说,将大有益处。
  关键词:语言 文化 教学 关系 交际性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语言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看,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特有的语言体系与结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但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却存在模糊认识,认为中学阶段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法进行。但本人认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很关键。具体体现在:
  
  一、语言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及文化教学必要性
  
  首先,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认识不断加深,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专家一致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五方面内容:掌握语法知识;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选择与语境相适宜的话语;根据对方的身份、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其次,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文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学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项语言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很可能缺乏语言交际能力并最终难以学好外语。外语教学目标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
  最后,本人认为还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的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是没有的。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
  (2)语义差异
  语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m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首先,数字词。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百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然而“十三”却被认为是“凶数”,对它避之不及,像每月的第13日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等。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形容处世有方是“四平八稳”,百事顺心“六六大顺”。
  其次,颜色词。下面这段文字,如你懂得这些颜色词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就能明白其真正含义。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tel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生。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3)语义和内涵的不等值
  这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ectivemeaning)上。
  1.概念意义:如汉语中“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
  2.内涵意义:英语中politician一词是指那些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政治家”,含有贬义。而汉语中“政治家”一词往往含有褒义,指从事与政治工作方面有关的人。
  3.搭配意义: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
  
  二、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语言教学既然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lo/Sorry/Pardon/Thank you等。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克鲁姆曾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语言教学中的语用与文化要求是可以体现的。
  
  三、思想教育性
  
  一般以为,语言教学大纲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那么交流和学习什么呢?这就提出了思想教育的问题。《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及其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人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贯彻。
  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之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应当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外语教学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教育者应当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应云天.外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胡文仲.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何广锉.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刘书林,刘春燕,林跃武.英语教学新概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