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计 芸 张红宇

  摘 要: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校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美育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追求美好理想,积极面对人生,从而培育高尚情操,提升人格境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性格,从而培育健康心理,提升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增强鉴赏能力,从而培育审美情趣,提升生活品味;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智力充分发展,拓展知识领域,从而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育 高等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它是对审美对象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是采取完全自由、没有任何强制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的教育。它通过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鉴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是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美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高尚情操
  
  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的。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的内心信仰和内在需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而且从内心情感上也心甘情愿地去这么做的时候,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正是依靠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美德教育,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分辨美丑,自觉地趋善避恶,实现道德情操的升华。
  美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很强的艺术气息,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融美于心灵”,在感化、启发和诱导下,通过对美的欣赏,感官接受审美对象发射出来的信息,使其与大脑中原来储存的审美经验相联系,引发联想,与审美对象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从而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满足、理智上的启迪,进而荡涤灵魂,追求美好,摒弃卑微与自私,自觉扬起追求社会理想和高尚人格的风帆。如但丁《神曲》中的女神贝阿特丽采,表现了追求崇高真理的精神和关怀人类命运的热情,把人们引向无限丰富的美的境界。因此,对大学生实施美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提升美好的人生境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并不仅仅在于吃喝玩乐,除此之外还有如此高尚愉快的精神生活可以为人所享受,放弃这种精神之乐,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二、高校美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不可避免地会被自己所创造的成果所困累、所束缚,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去追逐世俗,本身独立自主的人格反倒成了这些身外之物的奴隶,人格被现实利益所瓦解,呈现出分裂的趋势。在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生活中,人们还没有被现代工业文明那样的经济秩序所束缚,还有一定的自由;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经济生活的运转,以及伴随而来的人生的劳累奔波,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平庸单调、百无聊赖。许多人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完全受制于现实的物欲,而迷失了对于生活意义的领悟,不能回转内心,升华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格相对于过去的年代要自由得多,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少了很多的人身依附关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受商业利益的驱动,适者生存,优胜劣态,是市场经济的铁定法则,它使人格成为其臣民,所以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活动对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当代人格的解构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美育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灵,对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由于生命的需要,艺术作品融合了人类的真情实感和审美理想。高尔基曾经这样论述人的创造与人本身的关系:人所创造的一切东西,每一件物品中,都包含着他的灵魂。美育有别于其它教育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文艺能给我们更深广的人生关照和了解”,“能帮助我们建设更完善的道德基础”。美育可以给人的心灵以本质的定性,一切的美育活动都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的。心灵主要是指人的思想与情感。美育给人的心灵以本质的定性,就是指美育要为塑造美的灵魂而奋斗,使人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要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心灵,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实际生活中去,并形成一种健康的、自觉的心理力量,引导人生不断走向完美境界。
  
  三、高校美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如此,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印入我们眼帘的有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形形色色的生活美与斑驳陆离的艺术美。可是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发现它。如何才能善于发现美呢?这就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它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的实践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而美育的主要着眼点正是通过美的教育来培养主体审美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提高主体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世界、鉴赏世界、美化世界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的人越来越美。正如卢梭所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审美感受力是审美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所谓审美感受力是指主体的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觉和把握,只有首先感到美,才能进一步鉴赏美,才会引起情感的波动。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美,审美感受力是需要后天通过美育来培养和训练的。在美育实践中,审美感受力的提高一是通过审美观察力的培养,即培养主体善于从不同的对象中发现它们各自的特殊之点,也就是说找到每一审美对象独具的特点。比如,通过美术教育就能够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美术家能分辨一般人分辨不了的上百种颜色,能觉察一般人觉察不到的线条、形体之美。二是通过审美态度的培养,即在审美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一方面要能“神与物游”,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审美对象中去,完全进入审美的境界;另一方面又能保持静观的态度,即采取非实用、非功利的欣赏态度,也就是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能保持一种审美距离。比如,对于一个以实用为目的的人来说,面对着兰花、水仙花和油菜花、南瓜花,其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对于前面这两种花,他可能会无动于衷,因为它不可能从经济实用上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对于后面这两种花,他却会产生由衷的喜悦,因为盛开的油菜花和南瓜花,将是预示着丰收和生活的改善。在这里,审美主体缺乏一种自觉观赏的态度,把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完全变成了一种功利的实用的关系,因此他不能够欣赏客观对象的美。可是,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四种花都是能够一视同仁地引起他的无限喜悦之情,因为在这里他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美。

  审美能力不仅是感受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强弱往往最终要在审美鉴赏力上体现出来。所谓审美鉴赏力,就是对事物的审美价值鉴别和欣赏的能力。现实世界中鱼龙混杂,若不鉴别就会美丑不分,进入审美和人生的误区。审美鉴赏力标志着一个人在审美修养、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觉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综合水平。美育正是使受教育者在审美欣赏中情感受到洗涤、净化的过程。审美鉴赏力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在美育中,通过树立高标准的审美规范对提高大学生审美鉴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有些大学生只满足于读通俗小说,唱流行歌曲,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审美鉴赏力却提高不大。如果指导他们多欣赏那些堪为典范的名著、名画、名曲以及自然界的名山大川、历史上的伟人伟事,这样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境界、思想境界就会大大提高。
  
  四、高校美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生理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是完整的有机系统组织,脑的左右两半球有明显分工且又相互密切配合。左半球以管理语言、数学即抽象思维为主,右半球以管理音乐、图画即形象思维为主。若片面发展抽象思维,而不发展形象思维,就会造成大脑左右半球发展不平衡。大学美育活动正是以大量形象直观的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作为其主要内容,这就使左、右两半球的智力得到充分运用开发,使各种思维能力得以平衡谐调发展。美育在促进智能发展方面,不仅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智力结构的整体发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对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经常拉小提琴,音乐常常使他思如潮涌,不断产生新的想法。的确,小提琴乐曲等古典音乐体现的和谐美,同大自然的和谐以及反映客观规律的物理理论的和谐确有相通之处。一个懂得并能欣赏音乐和谐美的人具备着得天独厚的直觉、敏感和特质,并使其去发现宇宙的和谐结构。爱因斯坦的研究方法被人们认为:“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应该把“外在的事实证明”和“内在的完美”作为选择物理理论的要求。他认为,如果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是更美的,一种似乎是更合理的,他宁可选择前者。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才能的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广泛开展的美育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情感,调动审美机能,更好地打开思路,发挥想象,从而融会贯通,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3]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