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玲

  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出独特的光芒,带领学生登堂入室。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命灵动的思维,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有效课堂导入的实践与思考。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兴趣是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们一旦有了学习动力,就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在小动物学校举行了口算5分钟比赛,小狗算了72道题,小猫算了66道题,小兔算了68道,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表扬谁?为什么?老师话音刚落,许多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学生答:我是老师的话,我会表扬小狗,因为小狗算得最多。老师顺其自然地导出今天要学的教学目标:比较数的大小,巧妙地导入活动设计。几句话就把今天的学习目标揭示了,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起来。
  二、复习导入,激活学生的矛盾冲突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的知识做铺垫。有经验的数学教师,总是很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产生矛盾冲突。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从学生的视角,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编排体系设计了几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让学生练习,并让学生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有的说从个位加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老师一一做了肯定评价。然后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教学,先让学生试算,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很多学生怎样做的信息,有的从个位算起,有的从十位算起,其中有位小朋友突然叫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不能从十位算起了,只能从个位算起。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从个位算起,但有的说从十位算起。我在旁边也说了几句:对呀,同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刚才我们也可以的啊。好,老师给你们两分钟争论,说出你们各自的理由。然后让两种意见的学生一一站起来说理由,坚持说从个位算的学生理由说了一大堆,而且说出来的理由很充分:个位满十了要进位,不能从十位算起,如果从十位算起,再算个位,那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那多麻烦。没等那位小朋友(平时不大爱说话)说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那个说从十位算起的小朋友也不甘示弱:我把个位进上来的先算进去,十位就定下来了啊,再算个位啊。我做出评价:也有道理,不同的方法一样的结果,但从个位算起,有利于以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利用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应当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源于生活之中,从而在学习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例如:有位老师在上《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让学生们把生活中收集到的三位数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这些数,并一起探索这些数的认,读,写。有的同学找到了两位数的认识作为依据;有的悄悄打开了教科书,想从例题中受点启发;有的干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笔就试着写……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探索着,终于认识了这些数。课前的数据收集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熟悉的生活中。同学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了要探究学习的情感与认知需要。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从而真正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