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的特点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能够引起人的情绪、情感反应,并通过这些反应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音乐治疗与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并探讨了其应用技术,旨在为音乐治疗的发展,促使人们发现美好生活提供助益。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治疗;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1950年,美国首先推出音乐治疗这一治疗方式,世界各国渐渐对此进行探索与探究。近几年,我国也加强对音乐治疗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发现其对治愈人们心理疾病具有显著作用。在社会生活快速变化的今天,我国不同人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人们健康生活发展,为此,有必要对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的特点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基于音乐治疗概述
  音乐治疗是指通过听、唱、演奏等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刺激患者的听觉,引发其心理的反应,从而达到使其健康的效果。音乐治疗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经研究,其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治疗流程,涵盖了多种治疗方法。音乐治疗具有目的性与普遍性,它包括短期、中期、长期治疗,是依赖于人们计划而开展的针对患者的治疗活动。
  二、基于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作用的分析
  (一)旋律
  钢琴演奏旋律的形成是通过众多音的高低、强弱等单声部的组合产生的,是音乐的灵魂所在,它包括了演奏者、创作者的思想。不同的旋律对患者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反应。例如,优美欢快的旋律能够唤起患者欢快喜悦的情绪。
  (二)速度
  钢琴演奏时由于所选曲目不同,其具有快慢差异,速度的快慢能够表达不同形象。例如,快速演奏能够引发活泼、愉悦的形象,进而激发患者欢乐的情绪;中速演奏则呈现出安静、闲适的情境,有助于患者调整心情;慢速则可营造沉重、压抑的氛围。因此,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多选用快速或者中速的作品。
  三、基于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应用特点的分析
  (一)钢琴演奏的主动性应用特点
  主动性应用是指立足于人们自身的音乐能力,通过鼓励其即兴演奏或者引导其学习,唤醒其自我实现的意识,从而使其主动积极地克服不良情绪的治疗方法。青少年、成年人均可以通过学习钢琴演奏的方式调整自身心理、生理等状态,实现对自我的控制。具体而言,患者被钢琴演奏带入到崭新的情景中,能够舒缓其心理,主动性钢琴演奏音乐治疗在治疗青少年患者方面作用更为显著。例如,治疗具有焦虑、多动倾向或者患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患者时,可以通过教授其演奏一些简单的钢琴曲目,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辅助其大脑的成长,通过刺激大脑反射区进行有效治疗。
  (二)钢琴演奏的被动性应用特点
  被动性应用是指治疗师演奏钢琴曲目,有目的地引导患者接受不同曲目所传递的情感,激发患者情绪,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师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引导患者对音乐进行自由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音乐治疗的作用。治疗师还可以引导患者随着音乐进行随性锻炼,例如踱步、击掌等肢体动作。被动治疗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治疗方式形象而直观,又因钢琴曲目风格具有多元化,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曲目。
  四、基于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应用技术的探讨
  (一)在治疗焦虑、紧张心理疾病方面的应用
  应用钢琴演奏开展音乐治疗,首先应当选择适宜的曲目,在治疗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疾病方面可以选择平静、恬适的曲目。例如,治疗大学生焦虑与紧张的负面情绪,大学生心理疾病主要产生于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两方面,具体而言,在学习方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不重视社会实践,他们将目光长期聚焦于课本中,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大学生难以在实践中转化知识,导致在实践中频繁出错,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学习压力。另外,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始终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在就业方面,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在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毕业数量逐渐增加,有限的岗位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许多学生难以承担社会压力,无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强烈挫败感的影响下,以及许多企业要求一定“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许多毕业生未从自身实际水平出发,对工作内容等提出许多要求,以从事自己满意的工作为导向,进而长期待业,其心理焦虑、压力与日俱增。长期焦虑与紧张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大学生个体发展。采用被动性钢琴演奏的方式对其进行音乐治疗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焦虑与紧张的心理,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可以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一是指导性音乐减压法,该方法通过演奏者演奏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放松思维意识,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性选择一个休息的姿势,例如坐姿或卧姿等,学生思维意识平静后,开始演奏音乐。可以演奏肖邦的《玛祖卡》、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或者舒伯特《即兴曲》等节奏变化简单、中速、旋律优美且篇幅短小的作品,治疗师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轻柔地讲述与乐曲相应的故事或者创设和谐安宁的场景,让学生在音乐的带领下尽情想象,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二是半指导性音乐治疗技术。该方法需要治疗师演奏一些韵律和谐的曲目,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缓解自身焦虑的情绪。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当关注语言运用,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其积极心态。另外,还可以演奏具有变化的曲目,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调动与强化学生情感的方式发挥音乐治疗的效果,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治疗师可以选择演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不同片段能够传递不同情感,治療师可以应用片段。
  (二)在治疗抑郁、忧愁等心理疾病方面的应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全球抑郁症患者约有4亿人,我国抑郁症患者约有9000万人,且大多数患者处于潜在状态,既没有寻求亲友帮助,又没有接受医生治疗,还存在大量隐瞒病情的情况。我国抑郁症患者就医人员不到8%。抑郁症表现为失眠、情绪低落、忧愁、社交恐惧等状态。具体可作如下分析,一是患者呈现持久性忧愁、情绪低落的情况,常有的状态是自信心降低、记忆力下降、自责程度上升、过于夸大自身问题,对工作、生活的兴趣降低,对人际交往排斥与畏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轻生等问题。二是从抑郁症的治疗现状来看,传统治疗通过药物刺激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患者神经系统、大脑分泌物的影响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在病症出现后引导其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渐渐树立健康的心态。因钢琴演奏具有众多优势,随着我国对心理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通过演奏对患者也有治疗作用。因此,鉴于抑郁症的严重性有必要探索与实践应用钢琴演奏对患者进行音乐治疗。
  五、总结
  总而言之,钢琴演奏应用于音乐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的应用体系。目前,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然而,心理问题成为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又一障碍。为此有必要研究与分析钢琴演奏的应用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收获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夏小英.音乐治疗对认知功能减退患者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81-182.
  [2]胡涛.音乐治疗视角下音乐之于人的意义[J].黄河之声,2018(18):62-63.
  作者简介:杨娜(1969—),女,汉族,四川省乐山人,大专,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