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现实发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越来越深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人格不斷健全。要使学生获得这样的全面发展,必须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认为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充分挖掘教材,找准教学切入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挖掘数学教材,活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材料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中的学问》时,教材是设计鼹鼠钻洞的情境,它作为数学好玩模块中的内容,如果素材能够在趣味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就更好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我们班即将举行一场羽毛球比赛,比赛前期要做许多准备,首先是运动员编码安排,要求:用1、2、3、4、5这5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比比谁编的号码最多而且不重复;接着是服装搭配,有红、蓝两种颜色的衣服,黄、橙两种颜色的裤子,一共可以搭配出几套不重复的服装;然后是运动员见面握手,4名运动员要握几次手,如果是5名、6名呢,你发现什么规律;每两名运动员赛一场,一共需要赛几场;最后冠军可以获得学校赠送的泉州一日游活动,有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如果是6个站、7个站呢,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样的素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的教学更现实有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开放性理念。”作为一线教师,应将这一理念落在学生实处。如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练习中缺乏开放性问题。为了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我们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两个不同的角度数比是2:1,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是多少度?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想到顶角与底角的度数比是2:1:1,也可以是2:2:1。(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两条边的比是2:1,腰和底分别有多长?受上题解题方法的影响,学生轻易认为也有两种答案,进行辨析后发现答案是唯一的,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得知2:1:1不能构成三角形。这样的题目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品质。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经验是教不会的,只能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感悟和积累,教师讲的是自己的经验,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经验的生成和积累。”为此,教师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包装的学问》属于“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综合运用已有的表面积知识解决包装中的学问,教学中首先通过包装一盒糖果需要多少材料来复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接着合作探索包装两盒糖果的最省方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大面重叠、中面重叠、小面重叠三种不同的包装方案。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大面重叠最节省,于是师生一致认为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一猜想。有的学生用新的长、宽、高求出表面积,有的用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叠面的面积,还有的认为只要比较重叠面积的大小就可以了。教师就学生的几种计算方面进行引导对比,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都是大面重叠最节省。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操作一观察一猜想一验证,预期教学目标只达成一部分,整个过程却耗费20多分钟,学生的专注力、学习激情已在这宝贵的时间里耗尽,以至于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包装4盒糖果的最优策略。一节课下来,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辛苦,活生生把数学好玩的内容上成计算课,索然无味。老师们分明意识到学生和自己都无法从《包装纸的学问》中感受到数学好玩,但没有人去深挖这其中的原因。直到2015年一位教师的创新实践,她将本课的目标重新定位,将教学内容简单化,用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与思考时间,终于上出好玩的富有思维火花的数学课。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在于将原本重点通过包装2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策略及用表面积知识计算凸显包装的学问,转化为引领学生探索包装4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策略,用“为什么要包装”、“可以怎样包装”、“如何包装最节省”三个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包装1盒糖果用旧纸就可以解决,包装2盒糖果通过操作及已有经验就可以轻松得出大面重叠最节省的学问,摒弃了繁琐的计算,由重计算向重思考转化,引领学生“如果盒子数量增多,是否有更大的学问”。在学生得出重叠4盒大面和4个中面最节省的结论后,继续思考“难道刚才大面重叠最节省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通过再操作与教师的思维启发,最终验证结论没有错,只是在重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大面,学问就在这“大面”上,原来大面是会发生变化的。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下,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步步提升,体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数学思想,好奇心不断被驱使,潜能不断被激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达成数学好玩的教学目标。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要真正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火焰,就需要师者建构有效的数学课堂,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能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就让我们成为一个水平高超的水利工程师,修好渠道,将智慧之水源源不断地导向学生的生命进程当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7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