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改善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学困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农村地区广布。本文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研究为视角,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为对象,分析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中学  学习英语 学困
  在各类国际会议、经贸往来及技术合作中均可以看见英语的影子,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素有“世界通用语”的美誉,它的使用价值正日益凸显。众所周知,学习英语能扩展学生的眼界,提高沟通水平,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英语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关键领域,是中小学教育系统的必要学科,是推进学生智育的重要环节。而在中国,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锻炼语言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和过渡时期。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語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育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学生为本,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寓教于乐。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云南省城市中学的英语教育发展进一步发展,然而如何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实施英语教育,成为当今教育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不少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较差,农村中学生英语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为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英语的学困问题,要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矛盾分析法,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纵观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首先由于地域局限,经济条件有限,思想观念束缚,原生民族语言的影响,很多学生往往语音语调不准,语法不精,文化思维不开放,未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其次,由于说话带有方言腔调,没有语言使用的语境,很多学生不敢开口,害怕其他人取笑,很少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和厌学心理。另外,很多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果不佳,无法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形成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二、产生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困境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我们应看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英语学困有一定的特殊原因:
  1.由于人口分布分散等多种原因,英语教师师资配置数量不足
  云南省地处西部,94%为山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但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多为山区,经济相对滞后﹑交通不便;其中农村中小学占学校总数的2/3,这些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有限,教学发展相对滞后。《2013 云南省教育年鉴》显示2012 年全省普通中学中初中专任教师 12.07 万人,全省中学师生比达到 15.6,专任英语教师数量不足与日益增大中学生招生规模之间存在有较大矛盾。大部分农村地区从教条件差 ,社会福利待遇低,难以留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师的配置数量依旧低于国家标准。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分布分散,云南省仍存在“一师一校”教学点,就是一名教师负责全校师生的教学工作及管理任务,集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于一身,往往造成学校布局分散,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难以显著提高。
  2.由于缺乏继续教育等培训机会等原因,英语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乡镇中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但是专任教师缺乏,存在有非专业的教师经过短暂培训兼教的情况:这些老师常常英语发音不准,方言音调重,缺乏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单一,难以突出英语教学特色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据相关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仅有1/2专业师范院校或外语学院毕业,大多为半路出家,英语素养不高,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少教师缺乏对教学原理以及新课标的等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英语教学安排也因为农村初中生英语基础薄弱而受限,英语教学仍停留在对单词死记硬背以及简单使用传统的英汉对译的基础上,缺乏先进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灵活丰富的教育观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外出学习机会不多,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培训也很少,无法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和系统的教学内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在访谈中发现,每年乡镇中学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不多教师反映:就算有短暂的培训并不能真正帮助教师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收效甚微。
  3.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等,造成英语教学条件差,教育设施缺乏
  “一切教育资源都应当平等地向所有的人开放”。但由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当地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截止2012年底,云南省有804万贫困人口,在129个县级单位中,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约占一半以上,云南省也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因经济不发达,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资金有限,会直接影响这些地区英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情况。在农村初中由于受条件限制,学生英语知识的获得往往只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没有其他使用英语的语境。与此同时,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很丰富,但很多学校既并没有专门的语音教室,也没有相应的英语教学辅助设备,英语学科专业书籍也藏书很少。就算有一部分英语教学器材也往往因为年代久远而难以继续使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缺乏造成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难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语言天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性,难以真正享受教育的机会公平,进而制约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的英语教育。
  4.由于部分教材内容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际生活脱节的矛盾等,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课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云南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各民族由于受到本民族语言、地理气候、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等影响,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往往会受到民族语音语调的负迁移影响,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传统习俗的限制等,往往会影响英语的教学效果。比如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发音常受到当地方言的干扰。据了解,目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采用统编的中学英语教材,很难兼顾各民族鲜明的民族语言文化特点;统编教材顾全局,却无法适应各地农村乡土生活的特殊性;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这种矛盾在农村中学更为突出,学生学习吃力,因此造成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效果不明显。
  5.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留守儿童较多,家庭重视有限
  据访谈发现,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受到本族语言的影响,对英语积极性有限。剛开始对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充满好奇,但后来随着教学难度的提高,语言学习环境有限,逐渐产生畏难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越来越小。乡镇中学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代为照顾;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作业辅导的能力有限,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能检查孩子的英语作业,学生学习主要依靠学校教育。
  三、改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策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既要考虑到少数民族教育的独特性,又要考虑到英语教育的跨文化特点。因此,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采取联合培养,适当拓宽选拔方式,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师下得去的问题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培养专业的教育人才和充实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云南省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的复杂性与民族的独特性,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而且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融入本地独特的民族元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多种选拔方式来选拔专业的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人才,比如可以加强与师范类高校人才培养合作,扩大对外语院校毕业生的招聘力度,定点招生、定点培养、协议就业,选拔更为专业的英语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任教;也可以外聘社会上的专业人才,采取英语教育“帮扶”与“引进来”策略,提升教师的整合知识的教学能力,拓展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内容的深度,缓解农村中学英语师资不足的压力。
  2.加强教学业务培训和改善福利待遇,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留得住和教得好的问题
  首先,实施多种途径的教师培养模式和继续教育培训,扎实推进英语教师的双基训练和业务培训,定期到其他特色学校开展教学观摩的短期培训,鼓励科任教师“走出去”,到专业师范院校进修学习;也可以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课赛专家开展教学讲座等形式,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挖掘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整合能力,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培养“双语”人才,既能熟悉当地本族文化又能流畅教授英语,让英语教师教得好,实现课本内容与本地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并确立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道路。其次,当地政府要加强政策倾斜,改善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加强对英语教育的认可度,适当降低乡村教师业务考核和评定职称的“门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供足够的英语教师编制名额,减少农村英语教师的人才流失,解决农村英语教学的后顾之忧,为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鼓励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教书育人,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英语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
  3.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财政投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学设施匮乏的难题,关心帮助留守儿童
  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农村中学由于地域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往往呈现出教育起点低、学生基础差等特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认真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地制宜,把控全局;既要能兼顾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科学设置课时安排,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又要推进英语教学目标落实,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各中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检查,并使之长效开展。另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要认真制定扶贫助困的相关政策,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适度建立九年寄宿制的农村学校,以减少“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数量;要关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定期筹拨专项资金,适当加大财政投入,设置固定的英语教学设施的储备量,提高课堂上英语教育的情景性与生活化,改善教学环境与办学条件,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生活。
  4.促进文化回应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的文化认同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承载了文化的内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然会涉及文化价值观念和交际行为方式的渗透。英语学习者在三语文化(汉语﹑英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环境中,首先是体验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然后反思与批判,逐渐整合对母语与目的语的理解,让学生在尊重西方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形成共进﹑共融﹑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文化认同感。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实施英语教学,需要英语教师充分了解并响应本土民族文化,尊重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在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构建桥梁与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四、结语
  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贫的重要趋势,矛盾分析法作为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核心内容,科学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矛盾问题,能在教学中成功处置各类矛盾,扩大民族视野,培育包容的文化观,探索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学的有效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为推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J]. 中国英语教育. 2007,(3)
  吕景诚. 对推进改革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J]. 中國英语教育. 2007,(3)
  [2]吕景诚. 对推进改革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
  [3]Hulstijn,J.H.&Laufer,B.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Language Learning[J],2001:51,539-558.
  [4]Laufer,B.&Hulstijn,J.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Applied Linguistics[J],2001:22,1-26.
  [5]Nagy.William E,Anderson Richard J & Herman Patricia A.Learning word meanings from context during normal reading[J],1985,24(2):237-270.
  [6]蒋春灵. 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对英语课的激情[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2):57.
  [7]陈梅芬.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效率[J].考试(教研),2012(24):16
  [8]张大均,2004,《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9]张维新,2003,中学生记英语笔记的重要性及方法,《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10]赵丽、王松美, 2006,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10)。
  [11]张路、白述亮,2008,家庭成员角色与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研究》(11)。
  [12]赵莹,2007,论中学英语学习困难生的情感障碍,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