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系型融资、总部经济与中小企业融资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引发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关系型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在银企间建立长期的、密切的交易关系,发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治理机制,改善融资约束。同时,关系型融资会增加双方的风险成本。总部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金融市场化,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和流通性,缓解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关系型融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总部经济影响融资约束的相关文献,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关系型融资;总部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1-0049-02
  一、引言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问题。Modigliani和Miller(1958)认为在满足MM理论基本假设的完全资本市场中,企业的投融资决策相互分离、互不影响。但与此相悖的是,现实中证券市场无法达到信息完全,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效益、财务水平等,投资者很难获得与融资企业内部相同的信息,只能根据已有的市场信息做出判断,很可能陷入逆向选择,使得发展能力较好的企业无法获得与自身收益相匹配的融资,造成融资约束(Spence和Stiglitz,1973)。
  为缓解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与银行建立一种长期穩定的合作关系,即关系型融资。通过内部信息交换,银行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私有信息,从而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做出最佳放贷决策,同时也可为企业提供较为优惠的贷款条件(熊玮轩,2013)。但同时,关系型融资会增加双方的风险成本。一方面,银行可能会获取企业信息优势,实现对企业的“信息俘获”,从而获取高额垄断的超额收益,增加企业风险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过度投资,使得银行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郭建鸾,刘滨荣,2012)。为缓解上述问题,总部经济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吴建杭(2006)认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所在城市形成现代服务体系,如由银行、保险、证券等组成的现代金融服务业,以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业。赵宏(2010)研究发现总部经济需要在信息网络条件下才能高效。所以,研究关系型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产生何种影响,以及总部经济如何影响关系型融资导致的风险成本,不仅能进一步解释关系型融资所存在的弊端,还能为总部经济优化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型融资提供更为可靠、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系型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能有效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是关系型融资的最大优势。如Petersen、Rajan(1994)提出了基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银行模型。该模型认为随着长期内重复的融资活动,银行会获得一些其他金融组织无法获得的特有的信息,掌握的专有信息面会越来越广,基于这种信息优势,使企业获得更多租金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促使银行进行更多的关系型投资,同时使银行获得了更真实的消息,顺利实现了双赢(Thadden,1995)。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双方带来风险。
  关系型信贷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一方面,当银行和借款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比较紧密时,一旦借款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或者财务问题,银行会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继续为其发放贷款,这将会导致企业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项目,从而增加银行的风险。如日本经济学教授植草益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和主银行资金关系密切的企业,与其他没有主银行、融资方式多样化的企业相比,不仅资金成本更高,而且企业的收益性与成长性也更差。另一方面,Sharpe(1990)认为如果银行停止对长期合作的企业的贷款,对其进行严查考核,可能会导致信贷市场的萎缩,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关系型融资对中小企业造成的风险。Thadden(1998)研究表明,随着银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对企业的信息具有垄断的力量。关系银行取得信息优势后,将会通过建立长期关系来维持对这种优势的占有,以达到对借款人的“信息俘获”、据此获得高额垄断性租金的目的。Weistein和Yafeh(1998)在他们对日本银行与企业的信贷研究中发现,贷款关系银行往往会较之其他银行收取借款人更多的利息费用。
  (二)总部经济与银企关系型融资的研究
  不同规模的企业总部对信息、咨询的需求都强烈,为了更好地获取信息,总部一般会选择到商业服务发达的大都市。公司总部的任务主要是协调和管理企业内部活动,包括管理分散的企业内部信息、收集外部市场环境信息,提供诸如广告、会计、法律等特殊性知识的服务(Henderson,Davies,2008)。大量总部聚居,便有利于互相交流了解有关生产投入、技术使用方面的内部信息以及市场消息(Davis,2008)。
  企业总部作为企业的决策中心,对企业支配的资源在其经营的地理空间内进行有效配置,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都最终表现为资金流动。同时,总部决策的实施必须通过特定的金融产品实现。Demirguc-kunt and Maksimovic(1998)指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改善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搜集信息、监督和违约的成本较高等问题,对银行信贷行为产生影响。Claessens and Laeven (2003)进一步发现,发达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外部资金,而且能够确保投资者获得企业投融资决策的信息,从而使企业更加容易获得外部资金和市场资源,并促进企业成长。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系型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国内关于关系型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探讨比国外稍晚。首先,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汪小勤、杨涛(2004)认为,中国发展的客观因素是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因素,这会导致中小企业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余明桂,潘红波(2008)在研究中认为由于中小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且信息不对称程度高,银行出于交易成本的考虑也不愿意向其贷款。其次,关系型融资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黄琬舒、袁芬(2011)基于嵌入性分析和宏观分析的视角,证实银企间关系因素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刘尧飞(2013)借助Probit模型,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关系型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重要措施。贺勇等(2011)在研究中发现关系型融资是中小企业克服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并通过构建信息生产模型,证实关系型融资相适应的金融机构组织设计可以提高投资决策中的信息准确性。   我国中小企业所遭遇融资困境为关系型融资发展提供了機遇,而融资效率的高低将成为关系型融资能否有效发展的关键。崔军(2012)提出我们实施的关系型融资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但是这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银行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在开展任何活动时会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所以,银行在看待关系型融资是否可以有效实施时会衡量收益和成本投入的问题。
  (二)总部经济与银企关系型融资的研究
  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学者主要借鉴国外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来进行研究。毛翔宇等(2013)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包含金融业、咨询业、通信业等在内的资源优势能吸引总部集聚。总部经济将规模不同的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频繁的经济活动,使得彼此信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减少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谢启标(2008)研究发现与单个中小企业相比,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通过内部信息交流渠道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获得足够的“软”信息来了解企业,因此,能更好地满足关系型融资的需要。庄永强等(2004)指出企业个体的发展与产业整体的发展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企业个体的风险就部分地转化到所处行业的风险,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黄忠仁(2003)通过比较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型信贷模式,发现市场自由化更有利于关系型融资发展。况学文(2011)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和各地的金融发展指数进行实证研究证实,金融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能够缓解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程度。郭桂花等(2014)研究发现加快市场化进程建设可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罗正英等(2015)通过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实证检验得出市场化进程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四、总结与展望
  国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国内学者也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但多停留在套用国外的研究结论。第一,关系型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首先,关系型融资能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抑制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投机行为。其次,大多数研究认同关系型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但由此对银行和企业带来的成本却经常被忽略。第二,总部经济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总部经济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多为总部区位选择、总部经济对所在城市税收影响。就总部经济对融资约束的作用,已有研究多是通过城市金融发展及市场化这一过度因素,间接研究总部经济对关系型融资及融资约束的影响,还缺乏基于其他视角的研究与论证。
  通过以上分析,梳理出关系型融资、总部经济及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关系型融资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随着长期的交往,必然产生风险成本。总部经济可以增加两者的信息交流,减少这种额外成本。那么,总部经济对关系型融资导致的融资成本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郭建鸾,刘滨荣,刘春连.中小企业融资与关系型信贷[J].会计之友,2012(31).
  [2] 况学文.金融发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5).
  [3] 赵 弘.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6).
  [4] Franco Modigliani; Merton H. 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3).
  [责任编辑:庞 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3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