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也谈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现象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岳

  摘 要: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即使讲得很精彩,也很可能事倍功半。本文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主体作用 发挥方法
  
  老师们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互动式合作学习,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看,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还存在与这些理念不一致的现象。
  一
  现象之一:老师只顾自己讲解,不考虑学生主体听课的效果。
  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顾及学生听课效果,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演单口相声。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累。你讲我听,我说你记,我怎么讲,你就怎么听,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没有时间顾及学生听课的表情,更没有时间关注中等以下学生“懂不懂”。在老师讲得津津有味,甚至眉飞色舞时,很多“观众”般的学生思想早已在课外的天空里遨游。知识点讲完后,课堂上老师有时间提问学生或者找学生上黑板板演时,才发现学生应该会的都没有会;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提问学生,在改学生作业时,才发现多数学生不该错的地方仍然出错。
  现象之二:老师被假懂假会所蒙蔽,失去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机会。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时,总是问全班学生:“懂不懂?”“会不会?”学生答:“懂!”“会!”就在这唱和声中,一些不懂装懂的学生趁势附和,其实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懂。如果老师随机抽查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提问或板演,他们的“劣根性”就会暴露无遗。在学生高喊“懂!”和“会!”中,老师误认为自己讲透了,讲到位了,就不需找学生提问了、板演了、质疑了、探究了,以至于失去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机会。
  现象三:教师照本宣科,误以为不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有的教师自己不去钻研教材,书云亦云,照本宣科,认为教材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只要让学生按书本知识去做就行了。误以为教材上不需挖掘,不需创新,也就不需学生探究了,何必再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耽误时间。
  以上现象说明,有的教师还没有转换观念,还是过去“老私塾”思想,没有明确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是起到疏通、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外因”,“外因”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有的教师虽然知道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怕学生不懂,生怕学生不会,一讲到底,才能放心。
  二
  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逻辑思维很严密的学科,课堂上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或者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数学生很可能在“观众”席上,思想开小差,那么在教师讲解的重点处、关键处,往往就会错过“大好时光”,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就会断结,在练习时就会出错。数学课堂,尤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等,就需要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有的问题解决方法,老师讲的不一定就是好方法,学生说的可能比课本答案提供的方法或老师讲的方法更好。例如:1+2+3+…+100=?,老师出这题时,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尽快做出答案,而学生时代的数学家高斯却发现了这题的快速解法。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凭教师一个人的智慧,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很长时间。
  我认为,数学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课前独立找问题。
  课前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本节或本课主要讲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拦路虎”?这些“拦路虎”经过自己大脑思维能否解决?能否和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出结论?能否把预习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回忆出来?书上有哪些地方需要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学生主体找方法。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主要问题还需要老师把握方向。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知识现状,可把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还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启发思维,发展多元智能,或登台讲解自己的独到见解,或寻找方法、总结规律。例如:在学习“众数”时,我先出下列一些题目:
  ①2,3,3,4,5,1,3
  ②5,7,3,8,11
  ③4,4,5,5,6,6
  ④9,3,7,4,3,7,6,5
  让学生找众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什么叫众数,如何找众数。通过交流,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潜能,获得成功体验。
  又如在讲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解答应用题时采用的有效方法。学生除了说出书上两种方法,即列数量关系式法和画线段图法,还添上了一种:简单图形法,从而理解了题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生活经验举例子。
  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感觉很难,特别是一些文字很长的题目,为了让学生理解题目,并寻找出其中的最主要问题,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见解举出本题类似例子,自己引导自己,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4.独立思考敢质疑。
  初中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知识进行理解,所以在一节知识讲完后我总会问:“你认为课本上这节知识还有哪些地方应该补充?为什么?课本上还有哪有地方讲得不好?为什么?你认为如何改进?”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钻研精神和不唯书的思想。
  5.关爱坦诚促成功。
  我们在课堂上,常会遇到中等以下的学生提出一些看似可笑的问题,实际这是他们真实的困惑,可能全班同学会发出爆笑声,而老师却不能这样做,要学会认真倾听,耐心举例解答,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不能放不下架子,要大胆肯定学生好的看法,并及时给予鼓励。要根据学生智能结构、知识基础、学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促进个性发展。创建民主课堂,坦诚相待,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自信,张扬个性,获得成功。
  6.故错考问见真相。
  课堂上教师不能问全班学生“懂不懂?”“会不会?”,否则会被“懂!”“会!”的大合唱声掩盖住。可采用故错法,找中等以下学生回答,并说出“为什么”,看他们究竟是否真懂真会。采用故错法,学生就不敢不懂装懂,不敢轻易选择老师的答案,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
  7.“内引外培”见识广。
  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因为知识面狭窄,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课内知识引领,培养学生看课外书籍的兴趣。扩大知识面,丰富课外知识,把课外知识运用到课内知识的学习上。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在课堂上出奇放彩,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成功,更让学生感到荣耀,增强自信,不断超前。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做到扎实有效,还必须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进行教学,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给学生不断提供成功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个好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主动发现真理,教师的责任不重在教学生知识,而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智力实际、设计出不同内容、不同背景、不同形式的情境,让学生便于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8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