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疯狂的石头》看中国的方言电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琳

  摘要: 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进入我们的视野。此部影片的对白不仅具有幽默感,各种口音的穿插也极为出彩。本文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以《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方言电影的历史、流行原因以及在电影中大量使用方言是否合适等问题。
  关键词: 《疯狂的石头》 方言电影 语言规范化
  
  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它除了以小投资斩获大票房外,也疯狂地使用了一把南北方言。这部以四川话为主要对白的影片可谓是近年来方言电影中的登峰造极之作:郭涛的重庆话、“道哥”的保定话、“黑皮”的青岛话,无不让人捧腹,还有那一句“我顶你个肺”更是成为一时的流行语。
  关于方言电影,我们想要深入了解,首先必须知道何为方言。“方言”是个广义的概念:“汉语方言修辞学中的‘方言’,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既可以指它的地域变体,也可以指它的社会变体,我们这里主要指它的地域变体,即传统意义上的方言学所研究的范围。”①(P21)简单地说:“方言,俗称地方话,在中国传统中,历来指的是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话。”②(P1)
  其实,我国的方言电影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拍摄了四川方言影片《抓壮丁》,后来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方言在电影银幕上几乎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它才开始真正进入电影创作者的视野,以方言为主要对白的影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比如: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中选用了陕西话;贾樟柯在《小武》、《站台》、《世界》、《任逍遥》、《三峡好人》中选用了山西话;李玉在《红颜》中选用了四川话;顾长卫在《孔雀》中选用了武汉话;陆川在《寻枪》中选用了贵州话;冯巩在《没事偷着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中选用了天津话……
  那么,方言何以受到导演们的如此青睐?又为何如此之“热”?在我看来,原因有两个:一、它可以表现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以达到影片写实化的效果。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最外在的标记,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最底层的蕴涵。以《疯狂的石头》为例,首先,故事发生在山城重庆,所以四川话是其最主要的对话用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言成为体现其地域色彩的显著标志;其次,此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河南帮和香港大盗两组人马偷盗一个绝世翡翠的事,各路各色的人聚集于此,当然会说各种各样的话。在这里,方言成为生活真实的写照,体现着某一群体间进行交流的方式,折射出这一群体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等人文因素。二、方言的运用可以产生出独特的喜剧效果。上世纪90年代,电视小品中的东北话在幽默感的制造上大放异彩,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了相对于普通话来说,方言的夸张性和戏剧性更为突出,于是它被逐渐地运用到电影中来。毋庸置疑,如果《疯狂的石头》中的人物都说着一口干脆流利的标准语的话,那么电影的喜剧效果将大打折扣,其影响力和票房也就不会如此之高了。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之所以把这么多不同地域的语言汇集起来,就是为了凸显人物个性,增强喜剧效果。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方言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电影中使用地方语言。关于这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方言当成中国电影的新“救星”,认为它具有普通话难以比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会让观众觉得银幕上的角色生动、亲近、自然。当电影中的人们操着各自不同的地方语言诉说着他们的生活时,方言那鲜活的草根气质穿插于影片中,可以生动地传达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情与趣味。 当然,也有人不提倡这样的形式,认为方言电影只有在特定的地域放映时,才能使人们产生共鸣,它终不能成为主流。国产电影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部分中国人能听懂,因此还是要以普通话为主,如果方言满天飞,不但观众对它的新鲜感会降低,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
  以上两种观点,笔者更倾向于后者:电影首先是一种艺术,栩栩如生固然是其目标之一,却并非最高评判标准。如果方言仅是影片达到逼真性和提升幽默感的手段,普通话表演同样不乏贴近生活的经典之作,况且很多电影是职业演员有意识地、表演性地使用方言,而不是非职业演员自发的、本能的语言表达,其真实度自然会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在大力推行普通话的当代中国,方言存在的合法性极易引发争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由此形成的语言趋势是:“随着社会的高度统一,方言也将逐渐消亡。”③(P6)在公开发行的、面对大批受众的电影中,如果方言大量存在,会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对于克服语言隔阂、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也会造成负迁移。因此,我们应该持有这样一种态度:在电影中,语言的规范是十分必要的,方言可以使用,但不可以滥用。
  
  注释:
  ①汪如东.汉语方言修辞学[M].学林出版社,2004年.
  ②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③翟时雨.汉语方言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文献:
  [1]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
  [2]詹伯慧.试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J].《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