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结合目前脑外科护理现状,分析现阶段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2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3例与对照组1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87.41%,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为76.2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3.71%,高于对照组85.31%,两组间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化护理对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控制脑外科患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外科;安全隐患;优质化护理;满意度
脑外科以接收急性脑损伤患者为主,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绝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并辅以专业的护理措施。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化,术后患者机体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损伤,自我护理能力显著下降,因此为减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提供优质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安全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外科患者的护理特点,分析潜在的护理风险,总结优质化护理应用于临床、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方面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收集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286例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3例与对照组143例。所有患者均了解同意护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观察组的143例患者中,男性81例,女性62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4.71±3.7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8例,女65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2.46±4.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主要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与用药指导、运动指导、健康教育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化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病房环境,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住院氛围;注重言语沟通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安焦虑情绪,适时引导其不良情绪的发泄;为患者全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定期分析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加强责任意识的同时要注重自我保护意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痊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病症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总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患者所占的比例。自制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评价表,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沟通技巧、工作态度及患者的心理认可程度等,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含)~90分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患者所占的比例。
1.4统计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7.41%,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6.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化护理在辅助患者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见表1。
2.2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93.71%,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8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核心内容,是一般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基本需求,更是一所医院的生存之本。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脑外科由于其疾病特点,决定了患者护理工作繁琐和重要,因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脑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两方面:患者及护理人员。患者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护理知识缺乏,不遵医嘱;②压疮、坠床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性事件;③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④手术带来巨大创伤,基础代谢减慢,呼吸道及肠胃功能不能很快重建,易发生呼吸窘迫、便秘等[2]。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缺乏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日常记录工作[3];②沟通能力有待加强;③执行力度不到位;④学历较低,缺乏工作经验等[4]。
由此可见,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病房环境、设备设施的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护理技能,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加强健康宣教,努力为提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是十分必要的[5]。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记录要连续完整,不能随意涂改;其次,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随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再次,医院也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继续教育活动,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要结合脑外科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及专科技能的培训,同时还应当不定期组织理论考试及操作技能考核,促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流程等。相关研究均表明,高标准的护理质量不仅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化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提高个人的护理技能与水平,同时要提高警惕,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全面详实的认识,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有效防范,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冷金华,周月萍,廖志云,等.舒适护理在脑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6):61-62.
[2]崔福英.职业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的缺陷分析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83.
[3]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4]温盛瑛,刘晓云.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药与保健,2009,17(12):182-183.
[5]李平.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122-124.
编辑/申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73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