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提高仔猪存活率是实现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仔猪自身适应能力和和免疫能力及消化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很容易会患病或者是死亡。因此,提高仔猪存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仔猪;存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11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养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我国养殖户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也使养殖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养殖户要不断提高养殖技术,进而进一步拓展养殖市场,实现长久发展。提高仔猪存活率是养殖户最大的养殖目标,可以有效实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及要点。
  1 影响仔猪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1.1 消化系统
  一般情况下,仔猪的生长速度很快,刚出生的仔猪在10 d后体质量就可以增加2倍以上,30 d后体质量就可以达到6倍以上,在这一层面上看,仔猪的物质代谢相对比较旺盛,尽管如此,仔猪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各项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这时对仔猪进行饲喂要非常谨慎,若饲喂不当很容易会造成仔猪腹泻,甚至会严重阻碍仔猪的迅速发育,从而降低仔猪的存活率[1]。
  1.2 免疫能力
  新生仔猪的皮毛相对稀疏,在保温抗寒方面就相对较差,对自身体温起到调节作用的调温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全,仔猪自身没有保温调温的作用,就需要养猪户进行一定的措施,对仔猪进行保温御寒。相较于成年猪来说,仔猪自身的免疫能力很低,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病菌的侵袭进而患病,甚至是死亡。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免疫球蛋白,仔猪出生要依赖母乳来增加免疫力,养殖户要在仔猪出生后吃初乳,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尽可能避免仔猪因免疫力低而造成的患病或死亡。
  1.3 仔猪应激
  仔猪刚出生的阶段属于仔猪的应急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刚出生的仔猪在呼吸方式和体感温度变化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仔猪在母体中是通过血液进行呼吸的,而出生后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环境也从恒温转变成变化、从无菌转变成有菌状态,吸收营养是原有的被动吸转化成出生后的主动吸收,这些变化对于仔猪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面对仔猪的应激时期,饲养人员要注重对仔猪进行保护,保证仔猪的存活率,提高仔猪的养殖技术,使养殖户进一步拓展养殖市场,实现长久发展。
  2 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以及要点研究
  2.1 仔猪的防寒保暖措施
  仔猪无论是组织器官还是身体机能方面都还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皮下脂肪、被毛,以及防寒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饲养人员要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措施,特别是在冬季,饲养人员要将猪舍的通风口堵住,定期为仔猪换垫草,保证猪舍环境和空气处于干燥状态。在猪舍的产圈内设置保温室,红外线灯泡在150~250 W,灯泡与床面的实际距离要保持在40~50 cm [2]。
  2.2 固定母猪乳头
  固定母猪乳头对于提升仔猪存活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提高仔猪存活率技术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仔猪出生以后,饲养人员就可以训练仔猪固定乳头,这样主要是保证每一个仔猪都可以及时地吸取初乳,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尽可能避免仔猪因免疫力低而造成的患病或死亡,从而有效提升仔猪的存活率。在进行固定母猪乳头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可以让仔猪自主选择乳头的位置,然后根据仔猪的实际体质量和大小及身体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合理地调整乳头的位置,相对弱小的仔猪要食用中前位置的乳头,强壮一些的仔猪则可以安排到后面的乳头,人工辅助要持续3 d左右,让仔猪形成饮食习惯,促进仔猪的生长均衡[3]。
  2.3 补料措施
  在母猪生产后的第5天开始,母猪的泌乳量也越来越大,在20 d左右母猪的泌乳量已达到高峰阶段,30 d后泌乳量开始慢慢下降,这时正是仔猪发育得最快阶段,但母猪的泌乳量已经无法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因此,饲养人员要在此时对仔猪进行补料,早补料有助于加快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有效防止仔猪因乱啃脏物而造成的消化疾病或者是肠道疾病,有效提升仔猪的存活率。在仔猪出生后的第7天左右,饲养人员就要对仔猪进行补料,这种诱导仔猪补料要持续3 d左右,之后饲养人员就可以对仔猪生补充高蛋白和易消化的混合饲养料。另外,在母猪生产后的阶段是母猪身体最脆弱的时期,在母猪生产后4 d左右,饲养人员要对母猪进行加料,要在母猪的饲料中适当增加一些青绿饲料,提高母猪的食欲,使母猪可以快速恢复身体机能。
  2.4 重视铁盐的补充
  在仔猪出生后,饲养人员要对仔猪进行适当的补充铁盐,这对仔猪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在实际的仔猪喂养过程中,补充铁盐很容易被饲养人员所忽视,这给仔猪的成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仔猪存活率。因此,饲养人员要重视对仔猪进行铁盐补充,并将铁盐补充纳入到仔猪饲养的实施战略中,促进仔猪的健康成长以及快速发育。在仔猪出生后,针对仔猪的成长情况和身体情况,每天需要10 mg的铁盐,但是在100 g的母乳中铁盐的含量不大于0.2 mg,还没有达到仔猪对铁盐需求量的5%,因此,依靠母乳对仔猪进行铁盐的补充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饲养人员要在仔猪出生3 d左右,在仔猪的颈部位置肌注约100 mg的铁复合制剂,为仔猪补充铁盐,进而防止仔猪由于贫血而造成下痢,促进仔猪的健康成长与发育,进而有效提升仔猪的存活率。
  2.5 预防踏压措施
  母猪在生产后一般体型比较大而且笨重,行动也相对比较迟缓,在产圈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踩伤和压伤仔猪的情况,尤其是在仔猪出生不到3 d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饲养人员要做好防踏压措施,为仔猪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证。首先,饲养人员可以设置安全的保护栏或者是保育网,利用保护栏和保育网将仔猪和母猪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母猪踩伤或者是压伤仔猪的情况发生。其次,饲养人员可以对仔猪和母猪采用分开睡的方式,在歇息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进而实现产圈中对踏压事件的有效预防,以达到提高仔猪存活率的饲养目标。
  2.6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仔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病菌和病毒,进而降低仔猪的患病概率。因此,饲养人员要保证仔猪生长环境的卫生程度,对猪舍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保证猪舍的洁净和卫生,及时清理仔猪的粪便,在进行卫生清理后还要大规模的消毒,为仔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提升仔猪存活率技术措施和要点研究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提高仔猪存活率是养殖户最大的养殖目标,可以有效实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提出仔猪的防寒保暖措施、固定母猪乳头、补料措施、重视铁盐的补充、预防踏压措施及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等措施来提升仔猪的存活率,进而不断提高仔猪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明,卫金良,顾新忠,等.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1):72.
  [2]赵豫旭,龚应高,打三.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J].当代畜牧,2013(21):4.
  [3]彭小波.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保健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5(5):26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90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