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节水灌溉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就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能源节约的发展理念下,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加以应用,就能有助于农业的健康科学化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节水灌溉的相关技术和在农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3051
  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现代化的技术加以应用,就能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在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下,不仅能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得以满足,也能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通过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就比较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代农业发展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分析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应用量就比较大,如果在水资源方面没有得到科学化的应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加以应用,就能有助于水资源的节约,将生产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并能在农业的病虫害灾害方面有效减少[1]。从当前比较常用的农业节约灌溉技术来看,其中的沟灌技术是比较常见的。在这一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一些宽行距的农业作物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将沟灌技术在黄瓜以及西红柿等蔬菜作物当中的应用,就能比较有利于渗透到土壤当中,在实际的操作上就比较广泛,也是在当前的农业蔬菜生产中较为常用的灌溉方式。
  节水灌溉技术中的滴管技术也是在农业发展中比较常用的,并且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滴灌主要是在末级的管道的滴头上的应用比较多,还有就是通过毛管进行制作的,这样就能够使得压力水会呈现出水滴状,会逐渐的对土壤进行浸透,在这一滴灌技术的应用上,就能在水量方面得以有效的控制[2]。在水量的节约方面也比较有效,对水肥同步发展就相对比较有利,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上就能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对土壤结构的保护比较有利。
  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中,在喷灌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能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这一技术的使用主要就是通过成套的动力机进行应用的,在对水泵的加压基础上,就能够通过水的自然落差通过管道进行输送到辖区,然后在管道的喷头应用下进行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实施均匀的灌溉。通过这一节水灌溉的技术应用,就能将水节约30%~50%左右,在工作效率上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2 现代农业发展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策略分析
  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要能按照相应的措施加以实施,这样才能将节能灌溉技术的应用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对农业的发展才能起到促进作用。要将节水灌溉的技术应用宣传工作得以完善实施。我国是淡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能够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将节水灌溉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就能起到水资源节约的作用。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要能向着绿色化以及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能在节水灌溉的宣传工作上得以充分重视。
  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能注重和实际的发展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主体就是农民,所以只有得到农民的支持,才能将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才能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要能注重对用水调控的机制应用加以充分重视,将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目标。
  在当前的一些智能化的灌溉技术的发展下,将其在农业生产中加以应用,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智能化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在人工智能以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支持下,就能够将节水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通过智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对不同需水量的情况得以满足,从而为农业产量的提升打下基础。同时还可将作物调控灌溉的技术得以有效应用,将技术和生物进行紧密结合,能够对农作物的品质有着积极改善作用。通过3S的技术应用,实现精细化的灌溉,也能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将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综合性运用,就能够实现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目标。
  对农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发展目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也是未来农业发展中应用技术的趋势。
  3 结语
  在当前的农业改革发展背景下,只有注重农业的良好发展,才能保障国家的稳定和谐建设。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生产中,就能将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农业生产中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这就能为实际的农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新华,杨学坤,蒋晓.节水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2).
  [2]李令媛,朱德兰,张林.补偿区结构参数对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4(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38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