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杨树杂交品种汉杨2号、汉杨3号、汉杨8号的选育初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经过12年研究,选育出“汉杨2号”(鲁山杨×圣山杨)、“汉杨3号”(I-69杨×鲁山杨)、“汉杨8号”(圣山杨×鲁山杨)等3个杨树杂交新品种,其5 a生单株材积达到0.218 24 m3,0.241 3 m3,0.218 2 m3,其遗传增益为15.18%,26.08%,15.18%;通过初步试验结果,将进一步开展区域造林试验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汉杨;杂交;新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S792.11;S72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3-0013-03
  Breeding of Hybrid Poplar Varieties of Hanyang 2nd, Hanyang 3rd and Hanyang 8th
  Mao Yan(1,2) Yuan Jichi(1)Hou Kaiju(3) Hou Mei(1)Leng Yanzhi(1)Zhou Zhongcheng(1)
  (1.Hubei Ecology Vocational CollegeWuhan430200;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3.Hubei Wildlife Fauna and Flora Conservation General StationWuhan430070)
  Abstract: Hybrid poplar Varieties of “Hanyang 2nd” , “Hanyang 3rd” and “Hanyang 8th” were selected for twelve years and their fiveyearold individual timber volumes were 0.218 2 m3, 0.241 3 m3 and 0.218 2 m3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their genetic gains were 15.18%, 26.08% and 15.18%,and then we will carry out regional planting test an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by preliminary test.
  Key words:Hanyang; hybrid; new cultivars breeding
  杨树生长快,轮伐期短,是重要的速生和人工造林树种,为保证其持续稳产、丰产和防止大面积病虫害蔓延发生;杨树的育种工作倍受世界主要栽植国的重视。英国学者Henry于1912年首次进行杨树人工杂交试验,此后,意大利、前苏联、美国等国也相继开展了杨树的育种工作。我国于1946年由叶培忠先生在甘肃天水首次开展的河北杨Populus hopeien与山杨P.davidana,河北杨与毛白杨P. tomentosa杂交试验为杨树育种工作的开端,经过科研工作者近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工作,现已在杨树引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以及借助生物技术开展杨树改良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2]。
  湖北省在开展杨树人工杂交育种选择新品种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武汉市林果所从天然杂交种子中选出 “汉选1号”、 “汉选2号”、 “汉选4号”[3-4];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采用自然杂交育种策略,成功筛选出 “楚林1号”杨和 “楚林2号”杨[5]。监利县在中监杨雌株上采集种子选出 “长江杨”,以上三者均为天然杂交种子选优。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石首杨树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通过以“Ⅰ-69杨”开展人工杂交,选育初的 “华石1号”、 “华石2号”等杨树新品种。以上天然或人工杂交均以“Ⅰ-69”、“Ⅰ-63”等为亲本,与上世纪湖北省广泛栽培的中嘉、中潜系列亲本相同,杨树遗传基因比较狭窄。为扩大杨树遗传基因并选择出杨树杂交品种,本世纪初利用湖北省引种并材质优良的鲁山杨(辽宁杨)、圣山杨(盖杨)、“Ⅰ-63杨”、“Ⅰ-69杨”、“Ⅰ-72杨”及湖北省原生杨树种小叶杨等进行杂交,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林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乡杨树良种繁育基地,位于东经114°25′,北纬30°42′;年均温16.3℃;年降雨量1 100 mm;质地为沙壤。
  1.2试验材料
  采用湖北省国有林场管理站利用人工杂交获得并完成苗期选择的18个无性系[7-9],以及对照:“Ⅰ-72杨”、“鲁山杨”。18个杂交无性系的亲本见表1。
  1.3试验方法
  试验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0株小区,3次重复;2009年3月造林,造林密度:4 m×6 m株行距。造林后调查基数,以后每年调查树高和胸径,观察病虫害和物候等。试验数据利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生长情况调查
  2013年12月对5 a生试验林调查,其结果见表2。分析可知,两个对照以鲁山杨生长量较好;而 “4144”、 “5107”、 “5201”等3个品系5 a生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达到均超过对照鲁山杨。
  2.2方差分析
  各品系胸径、树高、材积方差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各品系胸径、树高、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重复间胸径、树高、材积无显著差异。
  2.3多重比较
  各品系单株材积多重比较见表4,可以看出:“5107”平均单株材积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鲁山杨(CK), “4144”、 “5201”显著优于对照鲁山杨(CK),因此可以 “4144”、 “5107”、 “5201”等3个杂交品系视为材积生长最为优势的1组; “5417”、 “4139”、 “5126”、 “5130”、 “5202”、 “6102”与对照品种鲁山杨(CK)无显著差异。利用鲁山杨、圣山杨与湖北原生小叶杨(属青杨派)派间杂交的子代( “6102”、 “6204”、 “6104”、 “6107”)生长量均比较小,其中表现较好的 “6102”与对照鲁山杨(CK)无显著差异。   2.4遗传力及遗传增益
  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92,0.94,87.47;其遗传力均比较大,可以对遗传增益进行估算, “4144”、 “5107”、 “5201”3个杂交品系单株材积相对于林分平均值的遗传增益为43.86%,57.81%,43.86%;相对于优势对照(鲁山杨),其遗传增益分别为15.18%,26.08%,15.18%。
  3结论与讨论
  (1)“4144”(♀)、“5107”(♂)、“5201”(♀)5a生单株材积达到0.218 2 m3,0.241 3 m3,0.218 2 m3,相对于对照(鲁山杨),其遗传增益分别为15.18%,26.08%,15.18%,通过初步试验结果,将进一步开展造林对比试验和区域化试验,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4144”(♀)、“5107”(♂)、“5201”(♀)等品种选育工作主要在武汉完成,因此暂命名为汉杨系列,并结合试验编号进行命名:“4144”为汉杨2号、“5107”为汉杨3号、“5201”为汉杨8号。
  (2)“汉杨2号”、“汉杨3号”、“汉杨8号”的杂交组合分别是鲁山杨×圣山杨、69杨树×鲁山杨,圣山杨×鲁山杨,含有“Ⅰ-69杨”、“Ⅰ-72杨”、山海关杨等3亲本基因,由于“Ⅰ-69杨”、“Ⅰ-72杨”均为雌性,通过F2选育将其集中在同一子代中。鲁山杨、圣山杨是辽宁杨树研究所陈鸿雕等利用南方行黑杨“Ⅰ-69杨”、“Ⅰ-72杨”分别与北方型黑杨山海关杨杂交并经过集团选育而成[10],上世纪90年引种到湖北省。经过正反交和回交并在本地完成选育,增加南方型基因,“汉杨2号”、“汉杨3号”、“汉杨8号”其速生性显著优于其亲本鲁山杨、 圣山杨。
  (3)“汉杨2号”、“汉杨3号”、“汉杨8号”选育工作主要在武汉及周边地区完成,需要进一步扩大造林试验范围,以确定其适生区;同时需要对试验林继续观察,以确定能否作为大径材品种栽培。
  参考文献
  [1]叶培忠.白杨繁殖育种[J].林业科学,1955,1(1):3746.
  [2]李善文,张志毅,何承忠,等.中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4,7(2):3741.
  [3]吴益友,余健普,杨刚,等.南方型杨树优良无性系引选研究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1998,105(3):14.
  [4]杨守坤,陈法志,余健普,等.无絮杨树品种的定向选育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5,132(2):1519.
  [5]胡兴宜,宋丛文,张新叶,等.湖北省杨树可持续育种策略研究与应用[J].湖北林业科技,2010,167(5):3640.
  [6]樊孝萍,谯四红,杜克兵.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物候期及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2,176(4):810.
  [7]周忠诚,刘宗友,侯开举,等. 杨树杂交的两种新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1):4344.
  [8]Zhou Zhongcheng, Liu Zongyou, Hou Kaiju, etc.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on control pollination of poplar[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8,10(2): 137141.
  [9]周忠诚,刘宗友,赵爱玲.杨树杂交试验与早期选择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0,(2):1823.
  [10]陈鸿雕,潘成良,刘志成,等.新杂交种辽宁杨、辽河杨、盖杨的选育[J].林业科技通讯,1995,11:618.
  (责任编辑:郑京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69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