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枯山水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体系最具特色的造园形式,近些年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各式园林中。本文以中国的本土文化和现实环境为依据,通过对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特点和形式的分析,试图对枯山水如何在中国现代园林中得到创新和发展这一方面作出探索,提出枯山水在中国现代园林未来发展中的一些设计创新方法。
  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1.枯山水园林的形成
  日式园林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较大,其园林艺术风格取自中国唐代,通过对中国传统造园形式和理念的吸收和再创造,形成了具有日本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园林特色。而枯山水园林的形成,最早源自唐朝初期中国的禅宗思想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日本的镰仓时代,禅宗开始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在室町时代进入充分发展的阶段,日本人将佛教、神道教相调和,形成一种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禅”文化,并开始影响着日本园林的造园形式与内涵,使日本古典园林摆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意境的影响,开始着力体现一种追求沉思、独处和宁静的自然之美,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民族自然观。
  这时期的日本造园者大多为僧人,为了营造圣洁的环境和 “空、寂、灭”的思想意境,枯山水园林的发展日臻完善,造园者开始剔除设计中的华丽外衣和刻意加工,保留自然山水的形式,造园要素开始利用叠放有致的石组和细沙碎石铺地来抽象的表现真正的山体、岛屿和水体等自然景观,用白砂的表面纹路来表现水的流动,偶尔也包含苔藓、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几乎不使用开花植物,这些静止不变的元素被认为具有让人们浮躁的心情能够立马平静下来的效果,园林功能也从休闲游憩慢慢转变为修行者用于冥想的辅助工具。
  2.枯山水园林的特点
  枯山水在日本古典园林中是完全不涵盖真山真水的自成一派的庭院风格,山石代表山岩、海岛,白砂代表溪流、海川,苔藓、草坪寓意大千世界的万物生灵,造景手法简洁、表达形式抽象、精神程度较高。
  特点一,布局形式比较单一,构景要素的营造上十分注重细节。立石在原则上是选择没有经过加工的山石,根据山石的自然纹理和形态选择一块美观的主石,其他石头要遵循山石组合的协调性,将立着的石头、横躺的石头合理有效地进行组合,注重与自然的调和;砂纹的造型善于通过耙砂设计呈现出各种波纹,表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比如直线状比喻风平浪静、Z形状比喻海中撒网、波纹状比喻万重波澜,山石周围的同心圆形状比喻惊涛拍岸。在植物的配置上往往选择矮株,舍弃花卉选用青苔、草坪等,并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姿态。
  特点二,园林面积较小,有明显的边界界定。枯山水属于缩微式园林景观,一般会建在平坦的地面上,周围用篱笆、泥墙或是高高的树篱进行空间分隔,给人一种寂静、沉思、脱俗的心理感受,达到枯山水想要营造的宗教氛围。
  特点三,具有不可涉入性。传统的枯山水园林是供人们站在阁楼或者高处俯看的,除非打扫,否则不准进入园林中。因此,枯山水在传统造园形式偏向于静观性,属于领悟式、敬畏式的观赏模式。
  特点四,浓郁的宗教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枯山水园林是所有园林里最为抽象和深奥的一类园林,庭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着浓浓的禅宗思想,通过欣赏者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意义,激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景观感受的同时,向欣赏者传递禅宗思想。也正是这样的形式拉开了人与真山水之间的距离,反而成就了枯山水的艺术感染力。
  特点五,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日本民族崇尚形式的简朴和材料本身的质感,追求自然的“永恒”美,这种纯净的极少主义同样是日本枯山水园林所要追求的意境,因此,日本民族的审美观在枯山水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流行。
  枯山水在中国园林中的创新应用分析
  1.枯山水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现状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融合了东西方园林的各类造园模式,日本园林文化是依附于中国园林文化发展起来的,自然式的枯山水园林形式接近中国人的园林审美要求,因此,受到了中国造园者的争相追捧,频繁的出现在中国现代各类园林中。
  枯山水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居住小区、城市公园、私家庭院、屋顶花园、校园景观、植物园、建筑中庭、室内空间中都有看到枯山水的影子,比如深圳世界之窗的桂离宫、天津水上公园的神户园、香港海洋公园的日本园、苏州博物馆的枯山水小景等。这些枯山水的景观形式较多样化,有观赏性的,也有功能性的,枯水的样式有做成水平溪流状,有的做成水池状,也有做成立式瀑布状,也有做成供人行走的道路状。比如,南昌火车站中庭的枯山水设置在下沉式的广场上,整个景观是对海岛景色的模拟,人们只有站在高处才能俯瞰全景,是一个纯观赏性的庭院形式;浙江大学紫金港学院的枯山水,是用白色的碎石铺在地面上,加上一些散置的卵石形成“虚水体”,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还可以兼顾行走的功能,具有一定的交通性。在配套景物的设置上,大部分枯山水景观会选用凸显日本传统园林风格的石灯笼、竹篱、石塔、洗手钵、修剪成型的松树、绿岛等来搭配。
  从上述分析了可以看出,大部分用在中国园林中的枯山水多保留了日本枯山水的常用的造景手法和园林意境,也有一部分枯山水结合了中国国情,在形式、材料、组合、意境上做了适当的转型和发展,但也出现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布局粗糙,没有达到景观效果的最优化,在整体布置和细节的展示上不够精致;其次,枯水的形式单一,中国园林中的枯水形式大部分是以溪流居多,忽略了大自然其他水的形式;再者,缺乏本土意境,枯山水在中国园林中的引入不能是一味的全盘照搬,适当的时候需要融入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形式及意境,让人们在欣赏枯山水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蕴和境界,增加人们对枯山水的价值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
  2.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枯山水园林的对策研究
  (1)枯山水与高科技材料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园林中的新兴材料和工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了景观的设计感。日本传统枯山水在材料的选择上较为单一,大部分是运用天然的白砂、块石、竹篱作为主要构景要素,为了营造现代感的枯山水,可以用现代的高科技材料来塑造枯山水的传统造型。比如,用金属材料、彩色玻璃、彩陶、青花瓷、仿天然石块、花砖等现代感极强的材料代替纯天然块石来表现山体,用鹅卵石、玻璃、木屑等材料替代白砂来表现水体。在秉承枯山水传统的造园技法后,运用高科技技术使枯山水在现代园林中的材料应用上有所创新。   (2)融合中国民众的审美需要
  中国的现代园林是服务大众的景观绿地,任何景观的营造都要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和功能需要。中国人对园林的审美心理属于积极喜乐派,追求表现大自然生机盎然、生生不息的运动精神,热爱植物的生机勃勃,多数园林焕发着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多少带有一丝悲观色彩,缺少朝气蓬勃的表现,这点与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增加枯山水的生命力是关键。比如加强植物在枯山水中的比重,在周边适当的栽种一些观花性植物,或是将白砂用不同的色彩来展示,或是用夜晚灯光来装饰枯山水,让枯山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3)提高枯山水的民众参与性
  枯山水在日本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景观,欣赏者往往需要站在高处俯瞰。在中国,城市人口密集,交通压力过大,土地价格飞涨,在寸金寸土的城市中,如果保留传统枯山水的封闭性,首先,大多数中国人达不到对枯山水传统寓意的联想和顿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再者,中国人对景观有本能的归属感,希望能够融入其中,亲身体验各种景观,因此,在中国需要提高枯山水的参与性,比如在枯山水中加入汀步、小桥、庭廊,或者与其他功能性的建筑小品相结合,既保留了枯山水的景观质量,又增加了人们的游玩乐趣。
  (4)赋予枯山水新的寓意
  在中国,自然水体在园林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说,在园区中建设人造湖、人造溪流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在今后的使用中,水景往往会形成一种摆设,反而达不到预期的园林效果。
  中国现代园林的生态理念正朝着尊重自然,减少能源消耗,避免盲目人工改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设计枯山水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将天然石头放在溪流中,配合植物的营造,在意境上表达出溪水的景观。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它是一种枯山水景观,在雨季也可以盛水,它可以形成真山水景观,干旱两用。这样既解决了缺水城市的园林理水问题,又遵循了现代园林设计的生态性原则,同时也唤起了公众的节水意识。
  (5)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
  近年来,中国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主张对民族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枯山水,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吸取地方文化的精髓,包括当地人的受教育水平、生活方式、地理气候等,在结合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加工。例如,在枯山水中加入具有当地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小品,或是从枯山水的整体意境中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的存在。这样的枯山水才能符合当地人的审美要求,才能充分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结语
  枯山水从造园艺术的角度考虑,它具有一种平和的静态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从设计现实的角度考虑,它可以省略空间、降低消耗,节省资源,符合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将枯山水引人中国现代园林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学习日本枯山水的阶段,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什么样的枯山水在中国能够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本文经过对日本枯山水的形成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应用性的建议,希望能对枯山水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852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