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俄罗斯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对于国外博物馆的考察研究多限于欧美国家,而对于俄罗斯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却了解甚少。本文基于笔者赴俄罗斯6所博物馆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从建设、运营、管理、教育、服务等角度,对俄罗斯博物馆发展现状、特点等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俄罗斯博物馆 发展情况 发展启示
  2014年10月,笔者随团赴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2个城市,就其博物馆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期间共走访了2地6所博物馆,类型涉及综合类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等,对其建设、管理、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有了初步了解。
  一、博物馆经营项目大多收费
  为保证资金收入,俄罗斯多数博物馆除了收取门票费、出售纪念品、文字和图像资料外,参观者在博物馆内照相、摄影还需要另外购票,每架相机200~350卢布不等。但是在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为了保护文物,有些展品即使交费也不允许拍照,部分场馆宣传折页或手册也需付费购买。博物馆对于国内观众和国外观众实行不同的票价,但门票对于学生有免费或优惠政策。
  虽然参观博物馆费用较高,但每年俄罗斯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仍然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有的俄罗斯人还把参观博物馆当作一个生活习惯。可以说,俄罗斯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来自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正是由于俄罗斯人良好的艺术素养,支撑了俄罗斯博物馆业的繁荣。
  二、细致地维护展品设施及建筑
  对于展品、设施及建筑的维护非常细致,没有破旧、污损现象。出于对于博物馆展品及文物保护的目的,所有博物馆都要求参观者在进入展厅前将大衣和较大的外套存放于存衣处。在售检票、存衣存物、场馆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的管理也都井然有序,体现出博物馆在管理和展品设施维护方面的细致工作,既提升了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效率,也为观众创建了良好的参观环境,提高了观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三、充分依托外聘人员
  外聘人员是俄罗斯博物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像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这样的大馆,还是像国立北极、南极博物馆这样稍小的场馆都有外聘人员,外聘人员在几十到几百人不等。这些外聘社会人员,主要负责每个展区的展品和文物的看护工作,但不负责展品的讲解和答疑解惑。外聘人员的服装没有统一要求,但会佩戴统一的工作证件。外聘人员基本全部为博物馆应俄罗斯政府要求而聘用的老年人,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这些老年人的收入。这类人员流动性较低,对于自身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于博物馆中的展品、文物的保护工作确实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博物馆内正式员工大多从事科研、管理、活动策划等工作,仅有少数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会在展厅内进行讲解及其他相关的教育活动,如莫斯科航天博物馆。总之,俄罗斯博物馆展厅内的正式员工非常少。但是这种工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场馆中外聘人员的工作仅限于看护展品,对于展品、文物的相关知识,甚至是博物馆自身的人员、运营、发展等基本情况都不了解,而展厅中又少有正式馆员,因此当观众希望了解展品和文物知识,或有问题想要咨询时,很难获得相关的答案。如果能够扩展外聘人员的工作范围,或适当地增加展厅内工作人员的数量,将有助于弥补这一不足。
  四、展览设计与布置朴素、细致
  (一)展览设计简洁、精细
  俄罗斯非常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和文化场馆的建设,各类展览设计制作较为精良,如莫斯科综合技术馆在这方面就相对突出,虽然在这里很少见到具有震撼力的大型展品,但是每一件展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如造型、色彩并不浮夸,但却非常别致,颇具美感和艺术气息。展现形式简单、朴素,但却能生动地传达所要表现的科学原理。应该说,其展品设计胜在精细化和对于细节的把握。
  (二)以静态展品为主,少有互动体验类展品
  在这些被参观的博物馆中,均以传统的静态展品为主,并且注重对于实物的展示,而可供观众互动体验的展品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即使是在莫斯科综合技术博物馆这样的场馆中,互动类展品也为数不多。当然,科普场馆的建设目的是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达到这个目的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关键是看教育效果。
  (三)布展方式简单、朴实
  大部分博物馆在布展方式上都以简单、朴实、自然为主,很多展品包括珍贵实物,只是简单地陈列摆放,或以软护栏稍作隔离,部分展品上放置禁止触摸和拍照的标识,展区内有人员负责看护。虽然这样的布展方式更加拉近了观众与展品的距离,但是在观众流量较大时,却无法避免意外事件对于文物或展品可能造成的损坏。另外,此种做法的前提必须是:(1)观众均具有良好的文明素养,能够自觉地遵守博物馆规定。(2)博物馆展厅内值守的工作人员数量充足,且对展品看护工作认真负责。(3)博物馆具有严格、细致的管理规定,对于不遵守规定,损坏展品(尤其是文物)者会进行严厉地处罚。(4)政府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意识和氛围,共同支持和推动对于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但这些条件在我国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因此在科普场馆,尤其是文物众多的博物馆内,这样的陈列方式尚难以实现。
  五、博物馆主题以历史文化类为主
  鉴于俄罗斯特殊的历史及艺术传统,其博物馆主题仍以历史文化类居多,而科技类很少,一些处于国际领先的科技领域,也少有与之对应的主题和内容的博物馆或科技馆。据了解,目前在俄罗斯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科学中心”式的科技馆,只听说在远东地区有一个较小的类似馆,其中有部分动手型的展品,而综合性的科技博物馆只有莫斯科综合技术博物馆,且目前正在进行改造。另外,在前苏联时期,整个国民经济主要围绕军工开展,因此武器类博物馆不少。
  六、教育活动以参观、讲解等基础性活动居多
  此行参观的大部分博物馆,都没有专设的活动室和教室,博物馆展览之外的科普活动基本为团体解说、文化交流、专题科普讲座、专题展览、科学研究等。   学生在博物馆内的活动多以参观为主,少数博物馆,如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内设有博物馆教学的教研室,对博物馆教学法进行研究,并可面向幼儿组织相应的博物馆进行教学活动。大部分博物馆中,负责为学生团体讲解的大多为学校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讲解的内容,比如在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这种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博物馆中,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是油画、雕塑等展品展示的内容,或者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而非深奥的艺术技巧。鉴于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深刻了解,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参观活动的效果,也使博物馆不必配置大量的解说人员,使更多充裕的人员开展其它研究、管理等工作。同时,这样的引导讲解活动,便于更多的学生团体参与,具有更大的受众群体,凸显了科学“普及”的意义。总体而言,与欧美等地的博物馆相比,俄罗斯博物馆进行的大部分教育活动在范围、程度上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七、注重与社会团体合作,充分运用文化手段吸引观众
  俄罗斯很多博物馆,如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莫斯科综合技术博物馆等场馆都与社会演出团体建立了合作,开展音乐会和戏剧表演。博物馆会根据人们的兴趣,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巡回展览、音乐会、歌剧表演等,将教育、文化、娱乐融合为一体,使博物馆的责任和义务有所延伸。正如社会上许多餐厅、商店等场所的博物馆化一样,科技馆或博物馆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与社会接轨,为社会服务。在充分挖掘本馆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力量,运用文化交流手段,吸引和扩大观众面,将全体社会公众作为潜在观众予以发展。
  八、场馆建筑与装饰有效扩展了展览主题
  俄罗斯博物馆非常注重场馆建筑、装饰与展览的协调。如莫斯科航天博物馆,位于宇宙征服者纪念碑基座下,高耸的纪念碑犹如直冲云霄的火箭,引人注目。而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无论建筑本身,还是内部装修装饰,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自身地域及民族特色,作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而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即使是在莫斯科航天博物馆、莫斯科综合技术博物馆和国立北极南极博物馆这种技术性、专题性较强的展馆,也不缺少精美的浮雕、壁画和雕塑。这些装饰及建筑本身与展览内容融为一体,巧妙的设计带给人们深深的震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最大限度地烘托、扩展了场馆及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而这一特点,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俄罗斯这个国家和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民良好的艺术修养。
  九、展示及服务的国际化和人性化有待提升
  此次参观的大部分博物馆,导览标识、展品说明及其它相应服务,基本上都只有俄文,展厅中外聘人员也只讲俄文,这对于外国参观者而言,会产生很大的沟通障碍,削弱了观众对于展览内容的理解,降低了观众参观的便利性。此外,场馆中可供观众休息的空间和座椅也较少,这种服务国际化和人性化方面的不足,对场馆的服务水平和观众体验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次俄罗斯之行,使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了俄罗斯博物馆建设及运行情况,也深深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和文化可以从其各类博物馆中直接、快捷、感性地了解到,并延伸至感受这个国家人民的素养。我们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应更深刻地思考科技馆建设和发展的相关问题。中国的科技馆作为一扇向外界敞开的窗口,如何在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中发展,充分展示出我们的风采和特色,还有待于我们不懈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29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