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洲之内皆兄弟姐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彬 康

  中国古语云:“四海之内皆兄弟姐妹。”在这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这句话可以发展为:五洲之内皆兄弟姐妹。“世纪之灾”的印度洋海啸引动世界大救援,正体现了这种精神。中国政府和人民、全球华人奉献的真诚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
  大灾难和大救援给了人类一个学习的机会。用数以几十万计生灵换来的教训是全人类的伤痛,但将再一次开启新世纪人类的良知和智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呢?
  第一、让人道精神全球化。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来自不同源流,有很大差异,但人道精神是这两种文明的汇合点和共同点。东方文明的“仁爱”和“慈悲”与西方文明的“普世”和“博爱”是同一个意思。当今时代,我们多么迫切需要发扬不分国界、不分民族和不分宗教和政治信仰的人道主义精神,而应把宣扬文明冲突的理论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第二、切入我们文明时代的主题。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两个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从全人类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入手。大救援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世纪大灾难,最需要的是:仁爱、和解、协调、合力及和谐。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财富引进到和平与发展的神圣事业上去。我们可以把创造的物质财富多多用于全人类共同的议题方面,如救灾、扶贫和预防各种疾病等方面。
  第三、 亡羊补牢和防患于未然。目前首先要建立海啸预警系统。太平洋已有海啸预警系统,但印度洋虽有若干地震台站却没有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这种系统利用地震波和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异,对地震引发的海啸进行预警,可以大幅度减少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近年来,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疫病呈频发之势。对各种突发事件要防患于未然,建立起一套预防、预警、紧急救援和危机应对的机制。这对我国来说也有迫切现实的意义。
  第四、 救援和重建援助应尊重受援国的意愿。面对这场大灾难,各国无疑都基于人道主义精神提供了大量援助。但不可否认,某些大国在这种援助背后隐藏着自身的政治和军事目的。这个超级大国在向受灾地区带来救援物资的同时,带来了航母、飞机和大批士兵。由于受灾的一些地区属于敏感地区(战略要地或宗教及种族纷争地区),这不能不引起受援国的警觉,要求外国军队限期撤出。灾后重建工作则更加艰难复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需要5~10年时间。这可能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受援国提出“以自立为主”的重建方针是理所当然的。受灾国家都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中国在救援工作中的无附加条件和切合实际的援助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声誉。中国将本着尊重救援国意愿和需要的原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将重点放在扩大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贸易和让利贸易方面,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五、 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海啸大灾难再次向亚洲国家,也向全世界发出警示: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为迫切的议题之一。据有关专家指出,灾难发生同海洋及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关。全球灾害频发也与环境破坏有密切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已经议论了20多年。然而由于种种政治和经济原因,全球环境并未得到改善。“世纪之灾”的最大教训可以说就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从战争中学习和平,从恐怖活动和自然灾害中学习安全。人类从和平与安全中得到快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唱道:“欢乐女神,圣洁美丽,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32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