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古城设计中的文脉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历史古城通过更新设计恢复昔日的风采已是不可避免,如何在保护中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西大同古城东北隅更新设计的实际项目为例,通过对大同古城城池、历史街道、历史建筑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设计视角探寻古城文脉,并以此为依据开展项目的更新设计。笔者认为,文脉传承是古城更新设计的灵魂,在古城更新设计中必须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地方特色,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原有城市肌理的延续保护,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城市空间和街区界面的创新设计,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现代生活需求;历史古城;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
  1 大同城市简介
  1.1 大同城市概况
  大同位居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交会地带。大同自秦汉时期建立城邑开始,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曾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隋唐军镇、明清重镇,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1]。
  2 大同古城建筑文脉研究
  浩瀚的历史长河、璀璨的古代文明,给大同留下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2.1 大同古城城市格局的演变
  (1) 秦汉名郡:早在春秋战国时,大同就是赵国的“边陲要地”,可以说是大同最早的行政建制。《水经注》上记载“筑城武周赛内,以备胡”。
  (2)北魏都城——平城:平城是北魏定国号、称帝后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它是在西汉平城的基础上拓建的,由“宫城”、“京城”、“郭城”三部分组成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
  (3)辽金陪都——西京:辽时的大同称为西京,城内沿袭唐代故城旧制,由一条条十字街整齐地将居民区划成若干个“坊”。城的北半部是政治和军事的中心,有多处官衙和军营。
  (4)明清重鎮:明、清时期,大同在北部边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所谓“屏全晋而拱神京”,被称为“巍然重镇”和“北方锁钥”,现今大同的古城就是明朝大同城的遗物。 古城“壮丽雄关”,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2]。
  (5)小结:时至今日,大同古城基本保留了唐代州城棋盘式格局。虽然没有古代那么完整,却成为大同古城物质空间特色之一。由于过去发展中的保护不当,除了少量的遗存外,我们在现在的古城中已基本看不到这样的情景,因此保护古城的骨架——街区巷道尤为重要。
  2.2 大同古城东北隅街区研究
  如果说民居是城池的血脉,那街巷就是城池的骨架。城内以十字大街为骨架,东西大街为横轴,南北大街为纵轴,仍保持了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特征和以四合院为主的旧城肌理。
  (1)街区现状风貌。现状街区主要为传统鱼骨式和街坊式两种。在建筑组合层面,由多个大小各异的院落为基本单元,有机组合成为街区,再组合成为片区。大同素有的“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即来自于街区的不同组合。
  (2)街区特性分析。街道曲折角度(与东西水平线之间) 集中在84?~89?之间,道路曲折间距在63米~116米之间,平均间距约为86米。道路交叉口多有错位的现象,错位距离约为5米,交叉口错位给道路空间增添乐趣,也起到道路缓冲作用。
  (3)街区空间尺度分析。地块现状主要街道宽度(建筑间距)一般为6~8米,两侧建筑均为一层(檐口高2.8~3.2米左右,屋脊高度3.5米~4米左右),街道与建筑的宽高比例一般为1.1~1.5[3]。
  (4)小结。现状街区肌理可以看出一定历史脉络,但缺乏有益的排布和创新;空间尺度上,建筑屋顶过于统一缺乏变化,沿街建筑界面单调乏味,通过局部建筑高度调整,可丰富街道空间变化。
  2.3 大同古城东北隅院落研究
  大同气候寒冷,冬、春两季风大,所以防寒保暖成为建筑民居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民居建筑朝向素有抢阳风俗。“宽宽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是院落修建时参照的基本原则,意思是屋子的开间尽可能“宽”,阳光就会比较充足;进深要“窄”一些,这样不但屋里的光线好,而且后墙不至于晒不着而潮湿;整座房子离地面“高”一些,可以防止室内返潮;室内的墙“矮”一点,对保温有好处[4]。
  (1)院落基本类型。大同古城的院落形制呈多样性,有简单的北房无东西厢房的单向院,也有三合院、四合院及多重院落的组合大院,比较集中地反映出大同民居建筑的多样性、复杂性,也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充分展示了北方传统建筑的审美趋向。
  根据数据统计,院落类型主要有:标准四合院、“C”字形合院、窄院落四合院、东西长院、三合院、单向院等,组合形式的院落有:纵向多进院,横向多进院、复合多进院。院落的入口方向多种。
  标准四合院、“C”字形合院、窄院落四合院的特点:四合院院落空间舒展,大门、二门(A2型院落无二门)设置有序,或简或繁,基本规模和装饰俱存。在每个院落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现体现地域特色的砖雕、木雕、石雕。
  东西长院、单向院的特点:院落横向摆开,大门为简易门楼,无二门,大多无影壁墙,建筑简单、实用,房屋大多为单坡抿灰顶,无建筑装饰和小件,房屋进深均浅,体量较小。
  组合形式院落的特点: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有东西跨院的,在跨院内的房屋体量则比正院(中心院)的体量要小。在二进院落和三进院落中,最北面的北房体量最大[5]。
  (2)院落尺度分析。根据现状,院落内建筑进深尺寸:厢房为4~6米,正房(北)为6~7米,南房为3~6米。庭院尺寸由于院落大小不同而不定,但一般庭院尺寸d1大于7米,d2大于12米。
  一般北房三间,东西南房各三间或两间,房屋体量匀称,面阔一般2.8~3.5米,进深一般3~6.2米,院落规模不大,庭院空间一般不超过16平方米。   院落中央较为开阔,东西、南北间距一般在8~12米以上。
  (3)院落建筑设计要素。形制:大同古城现存的明清民居北房有三间、五间、七间三种。东西厢房有三间、两间半、两间的形制,面阔、进深、高度大都一致,体量相同,通常对称,唯有体量比北房适度缩小。南房体量最小,有两间和三间不同的两种规制。
  正房:正房位于院落中轴线上靠后的位置,正房从开间、进深、高度,到用料、工艺、装修都是全院最高等级的屋舍。正房的房间数都是奇数,这样既便于中轴线的使用,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为大的原则[6]。
  耳房:在正房东西两侧,各有一间或两间较窄小的房子,耳房是补充性建筑,用于储存粮食和杂物。耳房的台基有时比正房低,山墙腿子比正房窄。
  厢房:位于庭院两侧,东西对称,主要功能是住人。它的建筑规制比正房低,一般分为一明两暗,明室为堂屋(起居),暗室为卧室。
  2.4 大同古城东北隅民居建筑研究
  (1)建筑屋顶。①屋顶类型分析。单坡屋顶:主要用于东西厢房,当两个院落拼接时,单坡屋顶高低错落,形成高低坡。长短坡屋顶:普遍使用,主要用于正房与倒座房,当院落沿街,沿街侧厢房有时也使用长短坡的建筑屋顶形式[7]。双坡屋顶:在大同民居中普遍使用,主要应用于正房及倒座房。②屋顶坡度分析。大同屋顶坡度特点:大同四合院举架不高,坡度平缓,出檐不大、京式和官式是“五举拿头”,大同是“四举拿头”。举高是0.4,甚至有的是0.35(即檐步为四举或三五举)。金檩以上,金步举折为五举,至脊步举高为六举。如此举架,以进深较大的正房丈八深(6米)为例,较官式五举-七举-九举(或五举-六五举-八举)做法的屋顶举架总高要低0.6~0.7米。大同民居最多也不超过七五举。大同民居檐口高度约为2.8~3.2米。屋脊高度约为:3.5~4米。
  (2)建筑门楼。一般的门楼瓦顶,都设有正脊、垂脊、排山沟滴,即使不做垂脊,也要设正脊安兽。门楼的做工、用料、装修、造型形成了大同民居的一个特色。
  民居的四合院大门,是沿着街道走向朝四方都开,门楼不在中轴线上,而是以设在东南角上的最多。二门大多设在影壁左侧,其规模大小均与大门有主次、偏正之分。大门若是广亮式或抱厦式,二门只能用垂花式;大门若是垂花式,二门只能用拱券式或随墙门。
  (3)建筑墙体。墙体厚且都用土坯墙,即便是一砖包到底的四阖头瓦房院。外墙也是单表砖或一斗一卧的砖表墙面,俗称里生外熟。 墙体颜色以灰色为主,砖砌墙体的类别多为淌白墙,做法以十字缝居多,也有墙体上身采用空斗做法,或是软心做法[8]。
  (4)建筑色彩。建筑色彩应传承传统建筑色彩,规划按照“基调色、辅助色、强调色、屋顶色”的色彩体系进行控制。
  2.5 大同古城东北隅建筑文脉总结
  从保存至今的大同古城传统民居可以看出,同样是北方四合院的布局,同样是两坡屋顶木梁架结构住房,无论是院落和院门的尺度,还是建筑的开间、进深,檐高、彩绘、屋顶坡度、屋顶脊饰、檐廊立柱、槛墙样式、柱础、门窗格栅以及建筑材料,均比北京四合院与晋商大院遜色,相比之下大同民居更显得朴素无华,醇厚简约,也正是在这种地域文化的熏陶之下造就了豪爽豁达、淳朴坦诚的民风。
  大同建筑既有北方建筑院落的一般特征,也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这和大同特有的边塞文化、多民族交融的混合文化以及天寒土瘠、俗多俭啬的地理性格有很大关系。总体来说,大同民居朴实又注重细节[9]。
  3 项目更新设计成果
  在对大同建筑文脉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的设计又与当前大同城市发展的方向进行深入的契合,通过对城市发展规划及产品的分析,最终形成项目成果。
  3.1 区域价值
  城市功能东迁,御东新区承担大量人口聚集,古城未来将成为大同生态聚居的价值稀缺地,具备发展旅游度假的潜力。
  3.2 项目属性判断
  高密、低容、宜居、旅居、改善
  3.3 项目客群结构
  改善型购房者对新购住宅均具有以下追求趋势:品质-舒适-环境-私密-情怀。
  3.4 改善客群需求研究
  改善客群根据客户需求的发展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初级改善(刚改)、中级改善、高级改善和终极改善[10]。
  4 展望
  保护古城最重要的是保护古城的特色,而特色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
  如果按照事物内在和外表两方面来讲,文化是古城的内涵特征,物质空间只是
  它的外在表现,古城保护要将古城的物质空间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考虑。①传承城市历史风貌,规整单元院落,修复城市肌理。②调整局部尺度,丰富立面空间,提升街区形象。③建筑演变延续传统建筑风貌,为古城带来新气象,提升生活环境品质。 ④建筑形式延续古城历史风貌,建筑细节体现大同文化。
  在朴素的传统院落中寻根大同,大同大有不同。
  两千年,担当重任,见证盛世;两千年,文脉传承,繁华依然;两千年,重塑记忆,再续复兴。
  参考文献
  [1] 曹昌智.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09.
  [2] 张呈富.大同古城与民居[M].北京: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19.
  [3] 马立平,李利萍.图说大同民居(上、下册)[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2:31.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5.
  [5] 王其钧,丁山.移天梭地在君襟:皇家园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8.
  [6] 姜彧.古建筑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67.
  [7] 安大钧.丝路起点-北魏平城[M].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11.
  [8] 安大钧.雁北历史大同保护与修复[M].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377.
  [9] 颜军,周国宝.中国古建筑之旅:山西晋商大院[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1.
  [10] 三晋文化研究会.大同文化丛书1-8[M].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2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1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