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家哲学视野下的庄子美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的无限与自由为核心的庄子哲学是同他的美学内在的、自然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庄子看来,美的本质即人的异化的消除。
  关键词:庄子;美学;哲学
  郭沫若言“庄子的思想是从儒家的思想演变而来的”,这种说法是有其根据的。其一《庄子》一书有很多地方对孔子采取了肯定、赞颂的态度。其二,孔子也有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不行,乘浮屠于海”等出世的倾向。因此,我认为庄子与孔子思想有其相通之处。更为主要的一点是,庄子与孔子一样,都高度肯定人的意义和价值。孔子的“仁者爱人”高扬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都是对人的肯定的赞同。但是如何实现“爱人”,在如何高扬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等具体的问题上,庄子与孔子又有着巨大的分歧。正是在这些具体问题上,庄子批判了孔子,超越了孔子,形成了先秦时期独树一帜的哲学学派。
  庄子和孔子一样,有着强烈的原始人道主义精神。主张物要为人服务,反对墨子的“非乐”的苦行主义。认为人的生命价值是非常崇高的并将人的价值扩大到无限的整个宇宙。达到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境界。在肯定人的价值的同时,庄子又看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与残暴,认为孔子及其学派所提倡的“仁”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只是一个幻想,于是庄子学派提出了一个孔子决不会想到的一个问题,即“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正是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使庄子及其学派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同时又大大超出了孔子,最后确立了他们哲学的核心,即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人的自由的思想。
  庄子及其后学意识到了人的异化,但又没有因此否定人的意义与价值,对人与物的关系并没有采取消极否定的态度。不主张抛弃物而主张“与物为春”、“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即“物”与人相协调、统一的态度。但是如何做到“与物为春”?庄子归结为两点:其一是要把人的生死、寿夭、福祸等统统看作是完全对立的东西。其二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一切要顺其自然。庄子把人与物的关系归结为以上两点,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的生活与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并且把人的生活放大整个无限的宇宙中去加以观察,以此来探求人类精神达到无限和自由的道路。把人类生活同整个宇宙的无限联系起来,把人类提到了“万物归一”的地位,认为人应该效法“道”,使自己成为永恒的无限自由的存在。
  以上是庄子美学的哲学基础,以此我们可以洞察到庄子美学的特点。庄子很少单独讨论美的问题,不像儒家美学那样专门而详细地讨论诗和乐的问题,庄子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他的美学既是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即是他的美学。我们来看一下庄子关于美的一些言论。
  庄子论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认为美在于“无为”。美存在于“天地”,为“天地”所具有。所以人要“观于天地”以寻求美。那么“天地之美”的本质是什么?庄子及其后学认为“天地之美”就在于它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是其美的根本原因。
  其二“圣人法天贵真”即美与真。儒家美学强调美與真的统一,而庄子很少提到善,因为庄子认为美的本质是自然无为,是个体人格的自由的实现,这本是最高的善,最高的道,此外无需其他的善和德。庄子的美包含了善,因此,美与善的问题在庄子这不成其问题。但美与真的问题却成为了庄子美学突出的问题。因为失去了真,就违背了自然无为的“道”。因此庄子美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法天贵真”。
  第三,庄子对于无限美的追求。庄子及其后学认为美在于“道”的自然无为,而“道”是无所不在的,是一种无限的力量,因此,庄子及其后学指出,美具有无限性。对无限之美的追求是庄子美学的第三个特征。
  第四,庄子认为美是相互转化的,即“德有所长而形有所望”。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此强调人格的庄子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好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有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以上是从庄子哲学的视野出发来探蠡庄子美学。庄子哲学与美学的连接点正是以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的无限与自由为其核心的。庄子哲学是同他的美学内在的、自然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想要把握庄子的美学思想,其出发点必须从庄子的哲学思想出发,否则必然会不得其解。
  参考文献:
  [1] 作为悖论的“《庄子》美学”[J].章启群.文艺争鸣.2018(02)
  [2] 美学与中国美学:范式、问题和史料——一个论纲或断想[J].章启群.文艺争鸣.2015(08)
  [3] 重新定义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J].张法.求是学刊.2013(02)
  [4] 《庄子》内篇的心学(上)——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J].陈鼓应.哲学研究.2009(02)
  作者简介:
  田蕊(1998.7~)女 辽宁省阜新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数字与交互设计方向;
  刘研(1998.2~)女 辽宁省海城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美术学系当代公共艺术方向;
  陈永涛(1997.9~)男 辽宁省大连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美术学系当代公共艺术方向;
  杨佳莹(1999.12~)女 辽宁省铁岭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美术学系当代公共艺术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6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