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破坏性,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从完善应急规范文件和组织机构、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和建立完善的应急储备体系四个方面就如何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引言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相继执行。2013年以来某市相继颁布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工业园区版、企业版)的通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2 完善应急规范文件和组织机构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基础上,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人员及机构现状,出台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等专项的应急预案,以及特定条件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特定条件下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预案等等,并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完善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和处置的措施和指导方案。此外,要成立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置组织机构。具体来说,包括突发环境事件预测预警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领导小组等等。领导小组下设各个应急保障分队等等。
  3 事件分级及响应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在发生Ⅰ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启动Ⅰ级响应;在发生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分别启动Ⅱ级、Ⅲ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启动Ⅳ级响应。
  4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企业是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需对预案文件负责;企业可自行编制,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编制。
  5 应急预案的重点
  5.1 企业应急指挥机制
  明确到个人,标注有效联系方式,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人,避免无效联系方式拖延救助时间造成更大的人员伤害及环境污染事故。
  5.2 应对措施
  预案文件中需说清楚如何进行政企联动与公众联动,对企业所在区参与救助单位(如:环境主管部门、安全主管部门、医院等)和临近企业、居民区如何联动进行有效描述。
  5.3 做好企业突发事件的衔接
  避免抄录生产安全等类型预案内容,明确环境应急预案“救环境”的具体应对措施。
  5.4 预案文件包括四个分项报告
  分项报告分别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告、编写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应避免这四方面内容的大量重复,突出有用信息。
  5.5 应急演练
  企业应结合同类型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案例评估可能发生的事件情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制定有效的处置流程。
  6 应急预案
  针对我国境内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2015年2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除此之外,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2013年6月30日修订的《国家核应急预案》执行;海上溢油事件按照2015年4月3日印發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预案》执行;船舶污染事件按照2015年5月12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
  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例,除上文所述适用范围之外,还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组织指挥体系、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工作、应急保障几个方面。
  突发环境事件组织指挥体系分国家、地方及现场指挥三层机构。①国家层面组织指挥机构:环境保护部负责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指导协调和环境应急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根据现场需要还可设立国家环境应急指挥部,其总指挥一般由国务院领导担任。②地方层面组织指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由各有关区域人民政府共同负责,或由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③现场指挥机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应由责任政府成立现场指挥机构。
  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包括监测和风险分析、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三个方面。①监测和风险分析: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并对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生产经营者应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风险评估;②预警:预警分为四级,从高到低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预警信息发布后,当地政府应采取分析研判,防范处置,应急准备及舆论引导措施;③信息报告与通报: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它生产经营者——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实、认定)——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同级人民政府;信息报告通常应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报告。
  应急响应分响应分级、响应措施、国家层面应对工作、响应终止四个部分。①响应分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②响应措施:现场污染处置、转移安置人员、医学救援、应急监测、市场监管和调控、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国际通报和救助。③国家层面应对工作:初判发生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情况特殊时,环境保护部立即派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当需要国务院协调处置时,成立国务院工作组;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务院部署,成立国家环境应急指挥部。④响应终止:当排除事件发生条件、主要污染物质浓度已经降到标准规范规定值以内、基本消除突发环境事件有害影响后,由启动响应部门终止应急响应。
  后期工作主要包括损害评估、事件调查、善后处置三个部分。①损害评估:应急响应终止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②事件调查:通常由环境保护主管部分组织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事件调查工作。③善后处置:由政府组织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标准及方案。
  应急保障由队伍保障、物资与资金保障、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技术保障四个部分组成。①队伍保障:参与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应急救援的队伍主要来自于国家环境应急监测队伍、公安消防部队、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及其它相关方面应急救援队伍等力量。②物资与资金保障:事件相关责任单位首先承担应急处置资金费用。③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通信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要参与保障。④技术保障:由环境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综合集成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污染损害评估的智能化与数字化。
  7 结语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破坏性,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故处置事件短,任务重,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制定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规章制度,成立环境突发应急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污染源数据库、应急响应体系及应急储备体系,提高应急处置的反应能力、处置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将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呵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贝贝,白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9):161.
  [2]张建,何珑.环境事件应急综合信息系统研究[J]环境管理,2008(19):39-40.
  作者简介:王乐(1989-11-24),男,汉,陕西、西安,大专,研究方向:环境检测。
  (作者单位:新疆新能源(集团)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0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