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高职院校泰语导游专业学生泰语学习动机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运用实证定量调查研究法,研究云南高职院校泰语导游专业学生的泰语学习动机和策略及其在性别、民族、年级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泰国的态度、外部动机和融合型动机是被调查对象学习泰语的主要相关因素,情感策略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通过差异性检验分析发现学生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融合型动机以及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的使用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运用呈正相关。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泰语;动机;策略;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75-03
   一、研究背景
   在中泰两国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之下,“高、精、尖”的泰语应用型人才十分稀缺。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院校小语种专业单一培养的延伸,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外语和理论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外语学习需要的刻苦持久精神,泰语成绩往往成为其将来就业竞争的短板,这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学习动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具影响力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主动程度、学习成效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经过调研,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众多高职院校里率先探索泰语导游专业这类“小语种+专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学校,因此,本文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泰语导游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在校生作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发出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运用实证定量调查研究法,在西方第二语言习得及外语学习动机和策略研究理论基础上研究该专业学生学习泰语的动机及学习策略运用,并通过SPSS软件检验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在学生性别、民族、年级方面的差异。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學习动机,总结学生泰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给高职院校小语种教师提供引导学生提高语言水平的指南。
   二、泰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学习成就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Oxford(1995)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此后,程晓堂和郑敏在《英语学习策略》中,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作了改进,他们将英语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
   本文根据泰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8个动机因子和4个学习策略因子,即学生对泰国的态度、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融合型动机、社会责任动机、教师及课堂因素、从众因素及学习焦虑,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及交际策略。数据处理使用Likert Scale的五级因素测量分析法,受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通常符合我的情况、有时符合我的情况、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5个选项来回答,选项对应的分值依次是1、2、3、4、5分,分数越高则该题目对受调查者的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最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运用软件SPSS 25.0来进行描写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到,8个学习动机因子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对泰国的态度、外部动机、融合性动机、教师及课堂、学习焦虑、内部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从众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Gardner和Lambert(Gardner & Lambert 1959,1972;Grdner1985)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研究,确立了动机研究的经典模式,并提出了“工具型”和“融合型”动机的区分,与Atkinson(1953)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呼应,成为后来三四十年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经典模式得到了扩充,并在学校和外语课堂环境中进行研究。根据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在学习泰语时对泰国的态度、外部动机、融合型动机这3个动机因子占主导,对泰国的态度即泰语学习者对泰国的看法,该项因子得分最高,说明泰导专业学生对泰国及其国民的认同度较高,对泰国很感兴趣,外部动机也就是工具性动机,即以语言学习作为途径来达到某一目的,该项因子得分3.4276,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想要借助语言学习来融入进目的语文化中,如移民到目的语国家或到目的语国家学习、旅游等,该项因子得分为3.2677,说明该专业学生的泰语学习动机符合Gardner和Lambert提出的“工具型”和“融合型”的经典分型,学习泰语主要是为了拓宽就业途径、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以及想要去泰国留学或工作,该数据也反映出泰语专业学生的融合型动机比笔者此前研究过的非泰语专业学生的融合型动机强(非泰语专业融合型动机因子得分仅为2.9750),可见泰导专业学生对大三时将赴泰留学心怀期待,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及课堂是学习情境层面的因素,即教师个人素质及课堂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学习焦虑即语言学习者担心学不好该门语言,不敢运用该语言交流或用该语言交流时担心他人听不懂的焦虑心理,教师及课堂、学习焦虑这两项因子得分均大于3,说明教师的引导及鼓励、课堂氛围的营造仍然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同时他们的学习焦虑仍然存在,对比非泰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焦虑因子(得分3.1050)发现,泰语专业和非泰语专业的学生都有担心学不好泰语的焦虑,这可能与泰语这一语言的特点有关,其入门的语音系统比英语复杂很多,容易造成泰语初学者的学习焦虑。内部动机是指从语言学习活动本身获得愉快和满足,如学生自发地喜欢学泰语,或是学习好泰语让学生感觉很有成就感,社会责任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为了成为祖国与对象国文化交流的使者,或是想要将祖国的优势资源向世界传播,本次调查内部动机、社会责任动机这两个因子得分小于3,说明调查对象的内部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较弱,缺乏学习泰语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处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当中,其原因可能是泰语导游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泰语仅为其导游专业的附加,在心理上对泰语缺乏认同感。从众因素为本次调查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上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基本上能规避求同心理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根据表1,可以看到4个学习策略的使用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其中情感策略得分最高,其他三种策略得分均衡,程晓堂和郑敏指出,平均得分4.5~5.0分说明总是使用此策略,3.5~4.4分说明经常使用此策略,2.5~3.4分说明使用情况一般,1.5~2.4分说明基本不使用此策略。在本次调查中,只有情感策略处于3.5~4.4分之间,其他三项均处于2.5~3.4这个区间,情感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表达、控制自己情感的策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在学习泰语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情感策略,能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习泰语的兴趣,努力克服学习泰语的焦虑心理。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帮助自己学习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反省、监视及调控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指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为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和更好的交际效果而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根据数据得知,学生使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的情况一般,说明高职院校泰语导游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仍不能够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和反思、调整学习状态的能力一般,对学习策略的使用不够重视。
   三、学习动机和策略在学生性别、民族、年级方面的差异
   本次调查受访的99名学生中,有男生78人,女生21人;汉族66人,少数民族33人;大一59人,大二25人,大三15人。现用学生的性别、民族、年级与问卷设置的12项因子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统计学规定Sig双侧检验值(Sig.(2-tailed))小于0.05即存在显著差异,检验发现在男女性别这一项上,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融合型动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这6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这一项上,无显著差异;在年级这一项上,社会责任动机、教师及课堂、学习焦虑这3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有差异的几项数据的均值详见表2。
   如上表所示,本次调查中女生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及融合型动机三项因子明显强于男生,而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上,女生的使用频率也比男生高。可见泰语导游专业的学生中,女生更喜欢学习泰语,学习目的性及融入泰国的意图也比男生更加强烈;在策略使用方面,有学者指出“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家都认为女生更倾向于使用各种语言学习策略,女性更喜欢在词汇、写作、听力、阅读中采用规则策略、输入输出策略、计划策略。而男生更多采用图像词汇学习策略。”可见女生比男生更习惯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帮助自己学习泰语。其次,社会责任动机大一和大二学生有差异,说明大一新生的社会责任动机最强,但进入到大二、大三年级时,该动机变弱;教师及课堂是大一、大二分别和大三学生有差异,被调查专业的学制是学生大一、大二在国内学习,第三年到泰国大学进行泰语提升学习,说明在国内学习的学生更加看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课堂因素,泰国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国内教师存在差异可能是造成大三学生这一学习动机的削弱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形成独立自主地语言学习模式;学习焦虑是大一和大三学生有差异,说明学生学习泰语的焦虑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程度的深入逐渐减弱,大三学生已经逐渐找到了学好泰语的“门路”,树立了学习自信心,这也印证了泰语这一语言入门难,但之后越学越简单的特点。
   四、结论
   本次调查的泰语导游专业学生在学习泰语时,其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是否对这个国家感兴趣、工作就业和融合型因素,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主要采用情感策略,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具备明确的目的性,知晓具备外语能力对自身发展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但在本次调研中发现该专业学生的内部动机较弱,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语言学习上找到愉悦感和成就感,这需要我们引起重视,要努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如多提问、多鼓励、多夸奖,帮助学生找回学习自信,在课堂之外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泰国的语言文化,如举办讲座、联络泰国留学生到校交流、举办联谊会等,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泰语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进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加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泰语的内部动机。其次,学生较常使用情感策略,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一般,教师须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策略使用的随意性。女生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融合型动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6项均强于男生,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策略运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男生的引导与监督,帮助他们培养语言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以及多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总体泰语学习成绩的目的,尽可能地缩小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在语言水平上的差距,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赵绩竹,李守石.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实证分析及启示:以英语专业二外学习动机为例[J].外语研究,2014(2):40-45.
   [3]徐英辉.语言学視角下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78-79.
   [4]Rebecca L Oxford,Judith A Burry-Stock.Assessing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orldwide with the ESL/EFL version of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CLL)[J].System,1995,23(1):1-23.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