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改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习惯,是学习领域的变革,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被动学习方式,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与新的教材之间,它让很多教师困惑、迷茫。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自主性”的学习过程,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思,并积极的探索,实践。
  一、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之本”这就要求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实际上,很多教师认为一切学生学习活动都由学生自已说了算就是体现了自主学习,其结果是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从而营造自主,民主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学最后要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讲的最高境地,而这种读书和写作的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讲和教出来的,而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起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回归,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互动合作,提高学习效益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合作”这一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学习中要探究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独立读书基础上自己的见解,或是经过师生梳理后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或是多数人认为是疑点的问题。可是很多教师都把它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都用小组合作学习讲究热闹场面,以为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研究时,学生马上4人一组,教室里頓时热闹起来,几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立即坐好,派代表汇报合作结果,可细想,是否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出现了小组代表滔滔不绝,而其它人则是坐观静望,当陪客,还有的时候,学生偏离主题漫无边际地闲谈,表面上看上去一派热闹场面,而无扎实的内含,只是走了个“合作学习”的过场而已。因此,我认为,合作学习要靠教师的有效指导,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读和思,只有在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已的见解更加丰富、全面,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全班交流,每一个人都在完成共同的任务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每个人都会有使命感和成就感,达到真正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探究问题,感悟文字真情
  “探究”,应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的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众所周知,学习语文学科就是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何使探究学习符合语文课程的需要,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促进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设疑问难,多问“为什么”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索答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要给予珍视和爱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自主探究是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很好的研究,大脑的实践,创造这方面的经验,使学生有更大的实践创作空间。探究性学习看中的不是结果,而是关注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解读课文内容与品味典范语言的重要手段,教出语文课的特色来。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不是单指学习语文“教材”的学习方式,而是指学生学习任何形式的语文材料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是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要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改的过程中真正落实到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以“理”导行,只有真正的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