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大学英语教改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教师、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探索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的高职大学英语教改路径是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大学英语 教改 创新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大学英语教改创新路径研究”研究成果(SZ18127)。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21-02
  1.信息化2.0 时代到来的迫切需求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可见,信息化的外语教学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和自带设备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机遇,它既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又能激发一线教师的应用激情。利用网络分享前沿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答疑解惑的作用,使得教不再乏味,学不再厌烦,充分利用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平台,寓教于乐。
  2.教改创新路径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本课题力求在这方面做出尝试:以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蓝墨云班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混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微信、QQ多元互动的课外自主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2.1创建“互联网+”环境下的蓝墨云班课教学
  蓝墨云班课,主要是指蓝墨云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 APP,以移动网络环境和云服务平台为依托,利用移动智能设备来组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内外的及时反馈与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云端创建班课空间,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服务,如资料、视频、作业、消息推动和课程订阅等。本课题所涉及的云班课会包含这样几个模块(1)通知模块:及时发布课程相关信息;(2)班课资源:上传班课的视频、课件、教案等各种学习素材;(3)班课详情:该模块涉及班课的邀请码、考试安排、学习进度及学习要求等;(4)班课活动:涵盖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等内容;(5)班课成员信息:该模块能够了解成员获取的经验值和学习班课资源进度,实现课堂签到等。
  2.2创建“互联网+”环境下的慕課、微课进行翻转课堂
  2.2.1创建慕课
  慕课即“MOOC”英文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网上提供全过程教学,传统的教室就在网上,教学形式主要是以网络视频为主,并有专项练习和讲解,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掌握课文中生词的正确发音,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小组长把小组成员朗读课文的音频发给老师。其二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及知识点。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反复听读、收看慕课视频提升听说能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完成语言输入。英语基础弱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查缺补漏,激发学习英语的信心。
  2.2.2 创建微课
  胡铁生将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定义为“按照新课程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缺少真实的语境,微课构建来源于真实具体语言环境,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根据我院大一基础英语与大二行业英语相结合的特点,我们利用微课设置不同职业主题,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想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就要结合互联网信息教育。这不但可以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还可以促进培养创新科技人才。信息素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互联网+”时代,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因此,变革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英语教改新路径,是高职外语教学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志勇.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参花(下),2017(6)
  作者简介:
  王湛(1981-),女,黑龙江加格达奇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赵佳(1984-),女,河北秦皇岛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沈向光(1968-),男,河北秦皇岛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