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涉及设计专业学生对点线面视觉形态、肌理以及图形语言的学习,是学生基于绘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方式展示形态、肌理、节奏、韵律等要素的表达形式。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210-02
  一、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智造大国”“无界零售时代”“共享时代”的大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计划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平面设计人才培养最直接的途径,应该紧随时代发展背景,从课程教学抓起,以授课对象为中心,立足课堂和教学。
  (一)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建筑、雕塑、绘画等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在此课程中,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立足设计为人、设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自媒体与大众生活的互融,人们精神需求以及审美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提升品牌形象以及宣传策划的重要性。学校立足社会现实对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基于传统平面设计“三大构成”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作业评价体系方面都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提高对课程教学的重视以及授课效率。
  (二)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
  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在中国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早期“三大构成”概念的基础知识学习下,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设计教育现状的教学模式。例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专业基础教学部,重点研究设计的基础课程并开设“二维设计基础”课程;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教育也经历了基础教学研究、工作室教学体系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等若干发展阶段。与传统设计门类相比较,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以其创作虚拟现实化、综合化、多元化等优点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但基础教育的不足也被凸显无疑:高校扩招导致师资力量的欠缺和不足、教学内容的不够完善以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现实设计的脱轨等,使平面设计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在各大高校盛行。
  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总结如下问题。
  (一)教学理念墨守成规
  构成艺术本身就是随着技术与观念的发展应运而生。人们不断提高对事物与结构的认知,对视觉的再现也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重复与复制,主观意识的加入更应该被重视和应用在设计基础教育的教学中。但由于传统三大构成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还有很多教师都在沿用传统的理论授课加“构成式”作业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被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大减弱的同时也固化了对设计基础课程的认识,很多学生会误解这是美术类的“手工课”或者是冷门的专业课。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这一课程属于“模式化”的学科,认为依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即可,并没有进行知识的创新、教学的创新,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2]。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受教学条件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PPT+黑板”的方式为主,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案例的讲述与设计史论的描述进行知识的传递,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基于“工具/手段、形态/色彩、感觉/逻辑”培养目标以及教学重点的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而言,单纯地用语言讲解是较为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难度也比较大,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课程教学目标设置缺乏长远规划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衔接课程,是学生从美术概念跨入设计范畴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很多学生在掌握基础设计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充满疑惑,不理解课程和设计应用之间的关系。在很多高校,由于后续课程衔接不足,也没有很好地完成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导致学生片面理解平面设计基础这门课。课程立足于美术基础培训,设置了写生写实、抽象变形、平面二维图形、立体三维造型的课程教学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教学目标的设置缺乏长远规划。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此学科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同时知识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繁琐,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就存在知識结构逻辑关系不清晰、课程与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融合的问题,教师依照这样的目标开展教学,学生只能是学习好某一阶段的知识,所学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知识难以连贯起来,这对学生以后实际应用知识极为不利[3]。所以,在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目标设置缺乏长远规划这一问题是较为突出的。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导致教学反馈较少
  平面设计这一学科侧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但就院校所开展的实际教学课程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在开展这一课程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理论内容的讲解,教师在很多时候都忽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设计语言的创新以及表现形式的探索。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学校没有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教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以及课时设置等。很多教师还是基于“理论—课后训练—作业打分”这一传统教学授课模式,对学生每个阶段、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做到一一了解,所有的教学效果都归功于期末的“大作业”。另外,学校在设置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课时中,因为对此课程不够重视,所以将此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如此情况下,导致大部分学生流失以及对课程的不够重视,迈入社会的学生在平面设计实践中难以发挥自己的实力,不能正确认识设计基础知识与设计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程实际教学中,应首先立足课堂,组织创新教学形式,设计教学内容,以多种授课形式组织课堂。例如,在平面设计点线面基础语言知识讲解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基于绘画手段的点线面、基于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点线面、基于摄影方式记录的点线面等各种表现方式的课堂内容呈现教学。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将以前的课程教学经验与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并在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此实现新旧教学理念的融合,促使教学工作的落实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4]。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结果的反馈,设置有效合理的训练课题,以“小练习、大课题、阶段检测”为模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总结给出引导和判断,促使学习效果高效化。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围绕授课主题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这样的新教学环境下,教师在开展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也可以将抽象的平面设计知识形象化,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5]。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教学,构建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中为学生设置课前预习内容,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视频和课件发布到平台上,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三)对教学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置
  教师在设置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基于岗位需求,以培养社会的应用型和急需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教师在具体进行课时目标设定中,可以保留传统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经典部分,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的创作方式。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色彩知识、构成基础、图形语言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作技能。与此同时,教师在设置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将创新作为教学的长远目标,掌握平面设计语言的同时,加深对形式美感的探索,引导学生创新创意,培养发散性思维,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以合理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层次设置,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林恩.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趋势探讨:以中央美院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5(1):85-86.
  [2]邬烈炎.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3]郭兰.基于形式分析和几何操作的设计方法教学:南加州建筑学院1B设计工作室教学研究[J].新建筑,2017(6):121-125.
  [4]邬烈炎.设计教育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李晓飞,陈燕,李顺.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项目分层设计研究: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数字教育,2018(2):70-74.
  [6]萬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平面广告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4(2):196-197.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