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美术课中融合马家窑彩陶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关键词】本土文化 课前参与 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18-01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它源远流长地孕育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是中华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是史前的“中国画”,是我们甘肃贡献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大瑰宝。下面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中融合马家窑彩陶的一些策略:
  一、做好学生课前参与,鼓励课外调查实践活动
  积极做好学生的课前参与,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写生、资料自主收集等活动,这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课前参与形式。
  第一、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马家窑彩陶。了解马家窑彩陶的发展历史、类型、特点、价值等。
  第二、现场指导写生。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指导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比较、写生等活动,进一步了解马家窑彩陶的造型和纹饰之美。
  第三、拍照片,整理图片资料,先小组讨论研究交流,再小组汇报。按照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对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的器形特点、图案、色彩、文化价值等方面做资料整理。
  二、注重美术课堂中研讨
  通过前期的参观、写生、讨论,汇报,我们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在美术课中进行研讨,通过讨论欣赏、绘画表现的形式进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教学。1.马家窑彩陶的分类;2.马家窑彩陶的外形美;3.马家窑彩陶的纹样美。
  石岭下类型:距今约6000年—5300年左右,是马家窑文化的初期阶段。因首次在甘肃武山石岭下遗址发现而命名。陶质以橙黄色陶为多,橙红色陶只占少数,器形以喇叭口圆腹平底罐和平底瓶为主要特色。多用黑色绘制花纹,也有用少量白色的。
  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300年—4650年左右。主要有水波纹、大漩涡纹、同心圆纹等,色彩以黑彩为主,用线工整,器形最大直径多在肩部,器形丰富,色彩工整绚丽。
  半山类型:距今约4650年—4350年左右。其纹饰色彩有黑红两彩,并伴有锯齿纹。器形丰富,以彩陶壶和彩陶罐为主要器形,壶、罐最大直径落在腰部。纹饰有漩涡纹、四圈纹、同心圆纹、方块纹、折线纹等。
  三、动手实践,创作表现
  (一)纹樣设计。在三年级学段,教学以欣赏了解马家窑彩陶和学习借鉴马家窑彩陶的简单有趣的纹样为主。先欣赏了解马家窑彩陶,临摹学习简单纹样,再组合纹样,最后引导学生创造简单的新纹样装饰在各种形状的纸陶罐上。
  (二)设计纹样,废物装饰。在四年级学段,以重新组合和运用马家窑纹样、设计新纹样为主,并且在瓶子、纸盘、纸箱、塑料盒、石头等废旧物品上运用新纹样,变废为宝,美化生活,学生们充满热情地去探索和表现,体验到了成功造型的乐趣,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陶艺制作。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知识,在五六年级学段,我们主要进行马家窑彩陶的工艺制作学习,每个月开展一次陶艺课。工艺大致可以分为泥土加工、陶胚成型、器物装饰、入窑烧制四个步骤。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学习泥条盘制的方法,它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总之,通过在小学美术中充分利用甘肃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合理引入马家窑彩陶艺术充实到现有的美术课程,并通过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兴趣点,有步骤、有计划的研究和实施有效而多样的美术教学,传承和弘扬了马家窑彩陶文化,感悟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珍视民族艺术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马家窑文化彩陶瑰宝新赏》.文物出版社.2005年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