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下进行的一种诗意的教学活动。文章分析了当下语文教学的普遍状况与诗意课堂建构的优势,探讨了语文诗意课堂建构的原则,并谈了从创设如诗如画的情景艺术、运用诗意的语言文字、注重教学过程,以及加强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来建构诗意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意课堂;建构原则
  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旨在教师能用诗画般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画般独特的思想建构课堂,用诗画般灵动的情感诠释课堂。诗情画意的课堂既是追求唯美的课堂,又是追求智慧与开放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与成长,收获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还有人格魅力、语文素养、丰富语感和睿智思想。
  一、研究概况
  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无法停下脚步来细细品味语文教学的美与诗意,脱离了语文的美与诗意,我们的教学就偏离了正常的方向和轨道。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缚,教师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得到充分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唯有诗意的教学才能做到。
  2.研究意义
  选编进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语言优美、含义深厚的文字,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强调了它的工具性。诗意课堂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的一种回归。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通过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还能唤起他们热爱文学的激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笔者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教师如何创建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这一角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从而让语文课堂诗意浓浓。希望通过对语文诗意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在洋溢着诗意的语文课堂里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诗意课堂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的智慧,还要把握好抒发激情和诗意的最佳时机,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诗意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完美人格,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二、语文教学普遍状况与诗意课堂的优势
  1.当下语文教学的普遍状况
  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的授课形式,缺乏变化的教学结构,重复乏味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完全控制,它更多地是关注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按照预先的设计来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诗意课堂的建构优势
  (1)诗意浓浓。诗意课堂首先应该是兴趣盎然、其乐融融的心灵之旅,是宽松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家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没有强制,有的只是自由自在的思维,无拘无束的展示,无时不在的快乐。
  (2)真情流露。作者把无限的情感隐藏于文章深处,流淌在字里行间,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教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中,挥洒在课堂上,以真情打动学生;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如涓涓溪流交融欢唱,碰撞出动人的浪花。
  (3)美不胜收。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审美价值成为美的载体、美的源泉;教师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智慧,成为美的引导者、美的传播者;学生则应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心态去挖掘美,以美的心灵去创造美。
  三、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原则和教学策略
  1.建构原则
  (1)快乐原则。
  诗意语文主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形成和谐、快乐的关系。在学习共同体中,既要学会自信与表达,又要学会欣赏与倾听。
  (2)美的原则。
  教师用诗意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活泼有趣的教学体验,建构完美的课堂形象,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完成精神的洗礼。
  2.教学策略
  (1)创设如诗如画的情境艺术。
  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将诗意渗透其中,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陶冶。例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畅谈从这三个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课件出示骆驼队的黑白照片,播放背景音乐《风之语》。黑白照片和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很快就将学生带入了课文所勾勒的怀旧气氛中。
  (2)运用诗意的语言文字。
  教师的语言中应带着诗意,朗读中能聆听到诗意,深入浅出,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言文字里遨游,让语文的诗意美盛开在每名学生的心田。
  (3)建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
  ①让学生读出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出“语文味”,朗朗的读书声能够让学生悟出文意,通过朗读给课堂的诗意增添色彩。
  ②让学生想出诗意。诗意课堂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思维空间,需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思考和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
  ③让学生写出诗意。只有让学生说出诗意、写出詩意,学生才能成为诗意语文的主体,在文章结尾意犹未尽处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诗意。
  (4)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妙语连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语文的精妙和灵动。当教师本身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般优美、流畅时,学生才能充满激情,才能在这样的语言文字的熏陶下聪慧、诗意起来。诗性的语言一旦嵌入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就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洪长春.初中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