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情绪在幼教工作中的管理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幼教工作中,面对有各种“怪脾气”的“熊孩子”,教师们要学会有效地控制好脾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积极阳光地引导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教;管理情绪;应用情绪
  【中图分类号】X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50-01
  在人们的眼里,幼教是开心快乐的职业,每天跟一群健康、活泼的孩子在一起,无忧无虑、开心的玩耍,幸福满满。对于我这个有着23年幼教工作经历的人来说,他们的天真、活泼总是能感染我的情绪,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幸福开心的源泉。
  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网络新闻报道幼儿教师虐童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这些幼儿教师都是铁石心肠,冷若冰霜?难道这些孩子都是顽固不化、油盐不进?从这些事件的本质来看,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交流方式。事件的起因都很小,但往往因处理不当引起事件不断扩大,甚至导致了恶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双方没有管理好情绪所导致。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影响孩子的情绪,是幼教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教育技巧。在此,我作为一名有着较长幼教教龄的教师,浅谈一下在情绪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正确认识情绪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意识状态是情绪体验的必要条件。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人的情绪就是人经过听觉、视觉、触觉刺激心理感受表现出的反应。
  2.情绪的特点。
  心理学认为,情绪的产生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這就是著名的情绪理论(ABC理论)。例如:因为做了错事便认为自己无能于是感到很自卑。在这里,做错了事就是事件A;认为自己无能就是对这件事的评价和解释B;自卑就是因为认为自己无能而引起的情绪体验C。(C是全凭B的解释和评价产生的,如果B认为做错事是由于别人的误导导致的,C的结果就会是完全不一样。)该理论认为改变你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就可以改变你所体验到的情绪体验。
  3.情绪的功过。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有七情六欲,心理学将七情六欲划分为积极(正面)和消极(负面)两类情绪。
  积极情绪如乐观、感恩、向上、自信,这类情绪感觉有爱的能量流动,仿佛能包容一切。积极情绪有助于人的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助人正确对待事物,顺利完成计划任务,完成心中所想,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极情绪如忧愁、愤怒、紧张、焦虑、憎恨等,我国自古就有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如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描绘的就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消极情绪容易导致人身体不适,还可以导致事件的发展复杂化。
  二、科学管理情绪
  幼教工作者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通过良好情绪影响幼儿,做好正面情绪的引导人,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情绪可以管理吗?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情绪需要管理。
  肖汉仕教授认为情绪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调适、缓解、激发情绪,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方式。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过《解码愤怒》的知识视频,总结的内容是:愤怒的情绪就像装了炸药的鞭炮,要阻止爆炸,只需要及时将里面的炸药找一个口清理掉或将炸药换成蜡烛。任何情绪,只需要找到合理的方法,都能很好地管理。
  2.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相对的也对人的一生造成深远影响。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实验证明,一个父亲经常表现出愤怒情绪——孩子往往也是这样。因此,幼儿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幼儿身心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下几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是深呼吸、且慢发作。“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二是观察你的情绪。观察它,关照它,允许它的存在,全然的去经历它,不要抗拒,你会发现,你的全然接纳和全然经历,会让它更快消失,甚至转化为喜悦。情绪是需要观察的,观察比处理更重要!
  三是建立良性思维模式。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建立良性思维模式,避免负性思维的伤害,深刻理解ABC理论,懂得B(自己的主观思想)是C(情绪表现)的主导。
  四是无害宣泄。如眼泪宣泄、运动宣泄、倾诉宣泄、喊笑宣泄、模拟宣泄(用没有生命的物质设一个假想敌,把一切不满都往它那发泄)、环境宣泄法(不开心时,去郊外走走,找一处风景怡人的地方,让清新的空气、恬静的景色把心情舒缓;或者听一段舒缓、快乐的音乐,让自己躁动的心平静下来)
  五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能使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坚定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   综上所述,人的主观意识影响着情绪的导向,积极的想象和暗示可以改变情绪,情绪可以改善心境,心境可以改变生活和健康。
  三、有效应用情绪
  积极的情绪是幸福生活的根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积极的正面情绪,既可以影响自己也影响孩子。在幼教工作中,有效地应用情绪会受到家长、孩子、同事的喜欢,从而让工作得心应手。
  1.教育活动中应该保持正确、乐观的情绪。
  一是主教者保持乐观情绪。(明白踢猫反应后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二是用正确的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深刻领会情绪ABC理论,做好B角色)三是要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引导幼儿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爱心获得幼儿的认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孩子的行为,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运用不同的情绪应对“熊孩子”。
  第一类“熊孩子”,胆小被动、敏感多疑、独立性差、容易焦虑。他们往往生长在“包办式教育”家庭,当学校无法像家人那样对他百般满足时,他便会抵抗和他人接触、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第二类“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耐心,缺乏纪律性,易出现破坏攻击行为。
  第一类“熊孩子”无法满足时,他便会抵抗。应对方法是爱心疗法:多说话、牵手、抱抱。一是跟孩子说话时老师蹲下,目光与孩子平视,流露出想倾听、理解、喜欢的表情,让幼儿感受到你的喜欢情绪;多与孩子牵手、抱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情绪;排斥掉孩子胆小被动、敏感多疑、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孩子的思想行为步入正轨。二是积极引导小朋友对其表爱心:邀请其一起游戏、上厕所、喝水、睡觉,并在其参与活动后多表扬、鼓励。三是引导其对小朋友表爱心:协助其他小朋友完成任务,培养责任感。
  第二类“熊孩子”,易出现破坏攻击行为。应对方法是情绪疏导法。一是提高认知法,通过故事、游戏认识正确的日常交往行为;二是注意力转移法,及时转移幼儿注意力,避免消极情绪当场发泄,冷静下来后再慢慢分析讲解,化解矛盾,消除负面情绪;三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引导幼儿正面看待事物,换位思考事物带给自己的感受,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四是反其道而行之,换位表扬。针对喜欢靠不良表现来获得关注的幼儿,我建议运用换位表扬的方法,表扬表现良好的幼儿,假装没看到不良表现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正确的良好表现是获得老师关注的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五是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个方法需要家园共育,效果才会更好。
  综上撰述,成也情绪败也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疏导好幼儿的情绪,师幼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让孩子们保持坚定的自信心,勇于探索的干劲,积极地投身各项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是幼儿教师投身幼教事业的初心。愿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曾仕強.《情绪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