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泵井解卡打捞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机械采油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在机械采油井中,由于电潜泵排量大、泵效高、经济效益好,适应于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的需要,因而电泵井在油田逐年增多。随着电泵井的增多,事故也相应增多。因此,电泵解卡打捞技术已在油田修井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部分老采油厂而言,电泵井的地位特别重要,是油井生产主力,若有电泵井发生工程事故,必须尽快处理解决,不能影响生产。所以掌握并及时解决电泵井的一些常见事故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电泵井的打捞技术及工具的选用进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电泵井;常见故障;解卡打捞工艺
  1.电泵管柱卡钻事故分类
  1.1电缆卡
  电缆卡,是指机组以上某段电缆脱落堆积在机组以上管柱内,引起的卡钻现象。这种情况多是在起管柱过程中发生的或是管柱落井引起。它可分为:
  (1)脱落卡
  在提下管柱时由于管柱疲劳强度降低,解卡时管柱断脱或在施工中挂单吊环等造成电缆管柱落井,致使电缆卡子绷脱,部分或者全部电缆落井,如果事故发生后鱼顶保护不好,或者打捞过程中发生穿心或把电缆压成死饼,是比较难处理的事故。
  (2)堆积卡
  起下管柱过程中管柱与电缆未能保持同步,电缆卡子打的不符合要求、不规格、不结实以及井架不正、井斜使电缆在管壁上发生摩擦等,造成电缆在泵组以上某一段堆积,阻碍起下管柱的顺利进行。
  1.2机组卡
  机组卡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蜡卡
  油井积蜡严重,防蜡措施不当,清蜡又未跟上,造成蜡卡电泵事故。(现在因油田注水及合理选泵等预防措施,发生此事故的几率很小。)
  (2)砂卡
  油层出砂严重,防砂措施未跟上或失败、或者套管损坏点对应地层吐砂、出岩块等将电泵卡住。(此类事故在水平井下电泵生产过程中出现几率较大)
  (3)落物卡
  井下发生小件落物、扳手、井下工具等造成卡住电泵事故。
  (4)套管卡
  由于套管变形损坏,如内陷、断错、弯曲等将电泵卡住,或者套损点位于泵机组处,泵机组被卡在井内。另外,起泵时,泵提至套损部分也会造成卡钻事故。
  2.电泵解卡打捞工艺技术
  2.1电缆打捞技术工艺
  在实际打捞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外钩及内钩,以外钩为主(包括长、短两种)长外钩适合打捞大段电缆,短外钩适合打捞小段电缆;内钩一般用于清除鱼顶电缆。
  2.2电泵管柱打捞工艺技术
  根据不同的电泵事故井的性质、状况与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打捞方法与措施。电泵管柱解卡打捞在现场施工中,我们一般是先清除鱼顶电缆,然后根据鱼顶的不同形状、性质以确定所需用的打捞工具,若鱼顶为油管本体并且变形一般采用弯鱼头打捞矛;若本体未变形则采用劈鱼顶打捞矛或弯鱼头打捞矛,实际中则倾向于使用弯鱼头打捞矛(若油管上还有少量电缆存在弯鱼头可捞获,劈鱼顶则不行);若鱼顶为接箍则可选用滑块捞矛或对扣捞矛等。
  2.3电泵机组打捞工艺
  (1)电泵机组打捞专用工具
  本文以某电泵机组为例,其特点是:套管多为139.7mm,壁厚7.72mm,内径为124.26mm。下入电泵外径较大,泵多为:93~101.6mm,(还要加上3mm的防倒块,若焊接不慎就是6mm),机组外径多为114mm-116mm(也要加上3mm的防倒块)。这就造成机组与套管环形空间间隙很小,并且壳体有机轴和线圈,内捞的可能性很小,采用常规修井打捞工具难以打捞,所以必需用特殊的打捞电泵专用系列工具。目前常用的打捞电泵工具主要有:卡瓦捞筒、开窗捞筒、磨铣开窗捞筒。
  (2)打捞前的预处理措施
  针对每口井的具体情况,在进行电泵机组打捞前进行预处理工作。其目的是将鱼顶以上落物打捞干净、变形套管修复好、将其他残余物清洗干净,以利于提高打捞电泵机组的效率,并避免事故发生。
  由于电机不易从内部打捞,而从外壁打捞又下不去打捞工具,常采用外径119mm,长度700mm薄壁细牙套铣筒进行鱼顶外侧套铣,铣进长度0.3~0.5m的鱼顶套筒间隙,以便于下工具打捞。
  现场实际操作中因受设备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如果鱼顶为泵或保护器,可以采用开窗捞筒以及卡瓦捞筒打捞,捞获后采用大力上提解卡法或反复活动解卡法在小修井架负荷限度内将其捞出,鱼顶若为电机,我们还没有相应的打捞技术及工具。
  (3)实际案例
  案例一:分离器断
  A井进行检电施工时(泵排量为:250m3/d),原井分离器断,鱼顶为分离器轴以及叶轮,打捞时我们先后下开窗捞筒与卡瓦捞筒,但均未捞获,经分析判断分离器上有卡子和护罩,这样我们又改下磨铣开窗捞筒,打捞成功。
  分析与建议:分离器之所以断主要是因为腐蚀原因,而井液中含硫含气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腐蚀的程度,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另外泵排量的大小对分离器的寿命长短也有一定的影响。
  案例二:泵脱
  施工B井,提机组时发现上泵以下全部落井,小电缆出来约8米,护罩出来3根。鱼顶为中泵上法兰平面,并有小电缆和护罩,据此我们先下外钩及内钩捞出小电缆后,在下开窗捞筒对鱼顶进行清理,终捞获机组,但解卡至300KN脱,后又改下卡瓦捞筒,捞获后反复活动解卡提出落井机组。
  分析与建议:泵脱主要是由于电泵连接螺丝强度不够或者螺丝受力不均,另外,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有規律的震荡使螺丝受到横向剪切力,也会使螺丝的使用寿命降低。为此,我们在下机组过程中应尽量使螺丝的受力均匀。
  3.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1)对下井工具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并测绘草图留查。对不合格、有怀疑的工具严禁下井。
  (2)施工中应按操作规程施工。情况不明时应综合各种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后方可施工。
  (3)注意施工中的情况变化、参数变化,及时掌握、及时改变措施。
  (4)对井口加强密封,施工中必须安装自封封井器,在起下时小件落物无法掉入井内,当井内无钻具时,应将井口加盖或密封。
  (5)不允许随便往油管及工具内孔存放任何东西,下管柱时应逐根通径,以防管内存物掉入井中。
  (6)在打捞的过程前必须弄清楚落物卡钻的全部情况,如:落鱼名称、种类、性质、方位及鱼顶情况,事故的经过及有没有处理过等。
  (7)在打捞操作时,应严格自鱼顶以上50米开始逐步增加打捞深度,采用多次慢下,逐级加深,微压多提,多次打捞的方法,决不能盲目快速下放或加较大的钻压打捞。
  (8)加强电泵井的管理,对于结蜡、结盐严重的井要定期清蜡、洗井,避免井下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电泵解卡打捞技术是一门复杂的工艺,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电泵井的打捞成功率不仅能够实现油田开发的有序进行,而且能够促使油田稳产、增产,而在其运用中,只有掌握住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根据油田开发的各种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分析,采用合理和创新的方式解决碎电缆、电缆团以及潜油电泵机组打捞的难点,才能够顺利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
  参考文献
  [1] 陈彦君. 潜油电泵井异常各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13(1):159-161.
  [2] 王新奇. 油田潜油电泵井能效倍增管理模式的构建[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6,18(3):119-122.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西部油田项目管理部(塔里木项目管理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