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参考书,解决阅读中的词汇障碍,找出材料,全面了解你所学人物的时代背景,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通过阅读找出难点,反复阅读探索语言文字的内涵,猜测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关键词:轻松愉快 引导提问 讨论活动 创新能力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理解内容的途径,接受实用阅读的过程。教师应在阅读中给予引导,寓教于读,升华感情,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阅读感悟,突破阅读教学的重点。
  一、用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之前,要重视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早的熟悉课堂,加深对课堂主题的理解。尤其是在新课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课堂角色,积极参与学习互动。
  同时,熟练运用图片、音乐、视频剪辑,也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课堂更加生动。例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出示在美丽草原的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草原辽阔,自由的美;在感受草原人民热情这一重点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源直观的看到草原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也加深了对草原生活的向往之情。
  除此之外,对于具有故事内容的文本,教师可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熟悉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鼓励整个班级都参与进来,对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明显的性格特征的关键人物非常有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角色扮演的学生精通课文内容,拓展了课外知识,而且还让其他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印象,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熟练掌握课文、知道故事情节和背景、了解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提升课堂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讨论活动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和修改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语文课上,在培养同学提问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巧妙地营造问题,引导学生联想,如:“如果世上没有谎言”,会发生什么事情?此时,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展开讨论,让学生相互讨论,或者自由组合,让他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想法,进一步发散思维。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讨论才能在发散思维的同时,不偏离主题,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实际经验,从而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从思考开始,思考来自怀疑,而怀疑激发探索。问答教学活动以师生互动教学为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学会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感念变成具体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贵有疑,有了疑问,学生才有探索的冲动,这样,在不断的探索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断得到激发,思维也就更加开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也考验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
  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分配任务,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学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设置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草原》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在通过课件看到了草原的美景,并且深有感受的时候,老师适时的抓住学生的兴趣,巧妙地设疑,提出相关的问题问题:谁见过草原?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作家老舍他怎樣描述我们美丽的草原?通过一开始的提问,可以巧妙地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学生阅读之后,老师可以继续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四、激发想象力,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1.运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生体会关键句子或者作者独特感受时,教师应该适当的加强指导,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结合相关的图片和音乐,感受课文的内容,然后设疑: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描述这样的场景?作者想通过描述这个场景来表达什么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营造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学生可以获得语文知识积累,也可用于语文写作。例如《草原》中写道:“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对于这个优美的句子,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相关图片和视频,联想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感悟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在辽阔的草原里的惬意,进而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对于语文课文中许多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积累、提取,甚至背诵,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2.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运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时,创造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快速融入场景,当教师描述画面时,他们可以在场景中想象着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感情。如果老师的语言不够生动,就难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也无法有具体的感受感受。例如:《再见了,亲人》,可以先通过听录音,引导学生有情感地阅读课文,再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生动的朗读,在脑海中想象感人的场景,从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即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友谊永存。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也能轻松的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