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制学习卡突破教学瓶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展示《单片机》在教学中裹足不前的难点(即教学瓶颈),以及以前的失败应对策略,从中规纳出问题所在,现应用软件编程技术,制作出学习卡,对原来出现的问题逐一破解。文中最后还强调了使用方法,方便同行学习参考。
  关键词:不连贯 进度慢 整体性 辅导 学习卡 微课 迎刃而解
  一、展示制约瓶颈
  本学期开学,我又接到了《单片机》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回想12级,我将该门课从头至尾上了一遍,发现麻烦还真不少。首先,本课程要掌握的知识,它是不连贯的,追溯课程的改革,我校采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案,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特点来编写的校本教材。从学生学习技能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无疑是一种引领学生逐步实现某项工作所不可或缺的指导方法。特别是在上《电子工艺》和《电子技能》课,显得尤为推崇。因为它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所需知识即便零散,但是知识点本身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或者说在某场合用过,讲解起来,浅显易懂,有物可依。稍有用心,立马上手。但《单片机》课不同,当节课应用的知识与上节课应的知识衔接紧密,而且,随着课程的深入,一节课的内容,有时会牵涉到原有几节课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操作都非常费力[1]。但我这样讲,可能会有老师质问:难道原来的数学、物理不是这样过的吗?难吗,是没多练吧?在此,我不得不陈清一下: 《单片机》还真不同,特别是引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后,它是一个以项目为载体,比较系统的授课方式。比方:要制作一个电子时钟,那它要达到的功能基本与实际差不多,想想一个职中学生,要在规定的10个课时内完成授课计划,老师得花多大力气。从显示、按键判断、再到数字的自动运行,每一步都会让学生练习。但问题来了,当进行下一环节时,他把上一环节给忘了,有时,是忘了开头的那一两节内容。最后,能真正从头到尾完成任务的,就好比经历了一场战争,能冲上主峰的只有几个人。这样的结果,是不符合中职教育目的的。从课堂互动来看,随着课程的推进,加深,学生在动手操作上慢慢地失去了战斗力,鉴于此,老师也只能干着急。
  通过前面的经历,问题已经很明朗,现我把它逻列出来:
  1.对于以往学过的知识有点记忆,不全、不完善。
  2.老师单个辅导,教学进度慢,另外,也会对会了的学生造成一定影响。
  3.程序越大,越拖时间,分部讲解,缺乏整体性。
  二、失败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现象,老师越往后讲,越感觉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就像一个瓶颈,制约了学生学习专业的深度。为了攻破这一难关,我资询过很多专业老师,有的要我在讲解过程中,找几个得力学生作为助手,只要不会的,可让他们替代輔导。这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依此思路上课,好像轻松了很多,但仔细观察,我断然取消了,因为只要布置任务,不会的人会很依赖助手上前解围,久而久之,索性辅导的学生搬张凳子过去代劳了。还有资深老师给我开了一个“药方”,这方子很齐全,只要有学生不会,找到问题点,依图索冀,告诉翻到哪一页去找,似乎很全面,也很周到,但操作起来麻烦。学生每次都要翻,费时,费力。这个方子乎略了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同时,这一翻书举措,也会遭来周边同学的耻笑,试行一段时间,又打回了原形。
  三、制作学习卡,破解难题
  本学期,如不解决这一难题,做一次彻底的整改,我想结局应该和原来一样,留给老师和学生的终究是痛苦。开学第一、二周,我梳理一下原来用过的诸多方法,发现老教师的“药方”是个突破点,如果能将“药方”搬上电脑,那就省事多了。为了付诸现实,结合我原来学过的可视化编程技术,对“药方”的查询方式做成电脑软件,并分门别类,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归为:头文件、程序结构、变量定义,特殊指令,中断写法及帮助这七类,每类再细分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在学生点开来时,都有对应的例子参考,学生只要稍有结构性概念,点开来一看,基本能弄明白。有的甚至直接将该段知识点复制到程序中,作相应修改,以缩短编程时间。例如:选择特殊指令,点击if判断,我给出了五种写法:
  学生们可根据程序中需要的判断形进得选择,选好后,可直接复制过去,对变量和范围作一定的修改,这种办法,可有效抑制学生在定义的时候,记忆不好造成的错误。根据以往的纠错情况来看,学生要么将(k1==0)这一条写成(K1=0),或者(k==1),或者是if(k1==0);这类错误,系统是不直接提示的,等你检查到的时候,时间不知花费了多少,整个教学计划也因此打乱。
  考虑到该软件它只起辅助作用,因此,它在桌面显示应以卡的形式出现。另外,根据平时使用习惯,我让它停留在左桌面的左上角且不能放大,但能缩为最小,以防程序编辑窗口必要时调到最大。此外,还作了两个子页面,它们分别是输入输出计算和定时中断窗口[2]。对于输入输出窗口,它是将实际的输入输出脚以图的形式一字展开,通过勾选方式选择输出形式,最后按确定,得出16进制数,这个窗口的出现,起源于学生在写程序中,有不少学生对数码管输出数的编码值弄糊涂,究竟是高位在前不是低位在前,哪段对应哪个脚有疑问,拿不准,课堂为此举手的还真不少,现在,有了这窗口,学生终于释怀了。定时中断口的给出,不仅很有必要,也是学习卡制作的一个最初的想法,《单片机》开课的第二学期,学生最难理解,老师最难教的是八位数码管的显示,因边它要应用一个定时中断,由于理解的困难,带来操上的迟滞不前。据了解,原本计划6个课时完成讲解任务,很多老师为此却花了两周时间(12课时量)奉陪,最终还是摇着头,草草了事。可见,把它说成硬骨头、看成拦路虎,一点也不夸张[3]。而且,八位显示任务的后期几个大任务都需要定时中断来支撑,由此看成学习中的瓶颈,最为恰当。现在,只要点开定时中断,输入定时时间,确定后可看到相应的初始程序值,把它直接带入原程序,立马能实现功能。整个的任务实施,采取了反向操作法,即先操作,后讲理论,让学生体会了中断的优越性再来讲理论。本学期就是采用这个方法执行的,学生很容易接受。
  总之,有了学习卡,现在上课方便多了。把任务一铺开,理清思路,学生直接编辑程序,中间过程,再也不像原来那样,不是这举手问细节,就是那纠错花时间,两节课忙得晕头转向。学生们在学习卡的帮助下,编程井然有序,中途遇到不会的,可参考学习卡中的写法,如此下去,两节连堂课,大概一节半就可完成。单个任不用分割成几块来写,整个过程显得非常严谨。原来罗列的难点,现在变成一卡通了。
  结语
  综上所述,可能很多同行会质疑:如此这样下去,学生每次都使用学习卡编写程序,忽然一天被告知考试,啥辅助也不能用,真枪实干,估计很多人够呛的。其实,这种现象我早想过了。为此,我在学习卡中的帮助一栏中做了一个视频播放器,将该软件的使用说明以微课的形式播放给大家,且特别是在微课的最后,向大家强调:该卡片不要在新知识讲解的时候使用,这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会使知识把握不牢固。应该放在学生对程序结构掌握这一关,此时给出,恰似杀手锏,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l]刘振,海王国明,单片机技术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5 月版.
  [2]陈海宴.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年8 月版.
  [3]李志强.VisualBasic 程序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年1月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