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蚕桑产业发展概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蚕桑生产历来是旬阳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可循环发展的传统生产项目,曾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因城镇化和地方工业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或外出创业,农村养蚕人员锐减,加之蚕茧价格波动平凡,蚕农承受的市場风险越来越大,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蚕桑产业呈逐年萎缩状态。对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扭转产业下滑态势,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蚕桑生产;农民增收;市场风险
  1 旬阳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蚕桑生产高峰期桑园面积达2800KM2,其中优质高效桑园1460KM2,年养蚕7.8万张,年生产蚕茧2900t,蚕桑产值达1.1亿元,从事蚕桑活动的农户达2.6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3.6%,拥有各类蚕桑技术人员164人,收烘站点10个,年收烘加工能力3000t,蚕桑产业覆盖县内18个镇,115个行政村。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蚕桑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激发蚕桑大发展,此阶段,建成千亩以上桑园的市级蚕桑基地镇4个,建成年养蚕500-1000张的基地村8个,培育年养蚕10张以上大户1140户,蚕桑产业壮大不但引领了县域经济发展,而且带动了近0.5万户农户脱贫。2015年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桑园面积快速减少至780km2,养蚕农户下降到0.66万户,养蚕水平降至1.35万张,蚕茧产量下降到550t,蚕桑产值降至2024万元。蚕桑产业呈现严重萎缩状态。
  2 蚕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蚕农对养蚕增收信心发生动摇。多年来,受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波动影响,蚕茧价格起伏跌宕,经济效益极不稳定,蚕桑收入在蚕农家庭年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减少,蚕农在经历“茧贱伤农”的心痛后生产积极性动摇,对如何改变生产方式扩大再生产、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缺乏清醒认识;部分蚕农思想认识跟不上市场变化规律要求,患得患失,茧价上扬时一哄而上,不坚持规范养蚕,导致蚕茧质量不高,影响后续丝绸加工高品位丝质产品,市场价格下滑就心存幻想,消极等待观望,指望政府或企业补贴,一旦没有扶持就放弃生产发展。
  (2)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影响,农村养蚕生产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尤其是农村经济转型后,对于桑园零星、缺技术、没有养蚕设施、规模较小的农户志愿调整产业结构,由以往分散的家家户户养蚕变成了专业大户养蚕,农村60%以上劳动力从事其他生产项目或劳务经济,主要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导致蚕桑生产劳动力匮乏。
  (3)管理体制不顺畅。蚕桑产业分属农、工、贸几个行业,因其市场运行各有其特殊性,产业源头是传统的一家一户的蚕茧原料生产方式,产业的另一头却是与国际大市场接轨的丝绸半成品或成品市场,产业链条的后端完全是按市场规律运行的商品经济,而产业前端完全是非市场化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分割,产、供、销链条脱节,合力不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蚕农处于弱势地位,没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发展的共赢格局。
  3 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1)蚕桑产业仍具有重要地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计划”,重点就是解决“三农”问题,而蚕桑产业从业人员之多,辐射带动作用之强是其他任何农业产业无法替代的。蚕桑产业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将会让蚕桑产业链条更加延长,综合利用的前景更加广阔,不但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意义,而且对推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蚕桑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要求。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旬阳县属汉江流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地,承载着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重任。桑树既是经济林又是生态林,既可以用来养蚕或用于生产其它动物饲料,又能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这也是今后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大好机遇。
  4 今后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1)要坚持多元化发展。传统蚕桑产业主要是栽桑为了养蚕,养蚕为了卖茧,产品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综合效益没有充分显现。今后,蚕桑产业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要充分体现蚕桑的生态价值、综合价值、经济价值。一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蚕桑综合开发,研发蚕桑高附加值产品。二是积极推广桑园套种、套养技术,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带动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三是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巧借“中华太极城”美名精心打造、包装、推介蚕桑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结合旅游黄金周和平常自助游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在游览蜀河古镇、红军纪念馆、观赏太极山水景观同时,亲临桑园、蚕室参与蚕事活动,感悟蚕农种桑养蚕乐趣。在蚕桑基地区域重点培养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蚕桑生产休闲区,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家庭桑场,为游客提供宽敞的参与和生活体验空间。适度引导蚕农兴办“蚕家乐”,为观光游客提供舒适的农家生活环境,饮桑叶茶、桑果饮料(酒)、品新鲜蚕蛹、食桑叶食品,实现游客、蚕农双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要充分肯定桑树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要认识在生态树种中桑树经济价值最高,在经济树种中桑树生态效益最大的特点,下功夫培育蚕桑综合园区,树立“栽桑不一定养蚕,养蚕不一定缫丝”的理念,全方位开发桑资源,加快桑园复合套种 套养、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园饲料、桑葚饮品(酒)、蚕丝被等产品研发与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真正把蚕桑做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
  (3)要强化蚕桑技术培训,培育职业蚕农。要从提高蚕农整体素质入手,开展大规模、分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蚕农技术培训和蚕桑生产相关政策宣传活动,切实让蚕农掌握标准化蚕桑生产技术要领,了解蚕桑扶持政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