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如何全面提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运行品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国内电气化铁路覆盖越来越广,供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变得尤为重要,机械化装备的配备、大规模集中修的组织模式以及现代化的检测监测装置成为供电设备运营维护的“三驾马车”,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便利与保障。
  关键词 机械化装备;集中修;检测监测装置;运行品质
  前言
  随着国内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提升设备运行品质,确保供电设备稳定运行更是势在必行。积极落实修程修制改革方案,从以往的“单兵作战”向“大规模集团作战”进行转变,用现代化先进手段和机械化设备进一步代替人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设备质量。
  1 配备机械化装备,为设备运维提供保障
  为确保接触网综合检修车列顺利投入使用,制定《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列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接触网综合检修列与接触网作业车的搭配方式。接触网综合检修车列的投入使用,使大规模集中修组织模式有了更好地发挥平台,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2 全面开展集中修,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
  2.1 统一资源整合,固定集中修规模
  通过合理调配维修机具装备、集中人员力量,优化集中修作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化装备的运用优势,逐个供电单元滚动推进接触网集中修作业。其中:胶济客专线集中修调配作业人员16197人次,按照传统单车间组织作业模式降低了31.13%。
  2.2 强化检修设备质量,做好检修验收关卡
  为保证集中修检修质量和人身、设备安全,按照“进度服从质量、质量服从安全”的原則,一是“专项设备专人修”,即:固定隔离开关、线岔、分相、分段绝缘器等特殊设备要专人、专项维修,提高维修作业的检修标准和追溯性。二是“四固定”,即:实行固定区域、固定人员、固定流程、固定标准的维修管理模式。将接触网设备细分为接触悬挂、附加悬挂、下锚补偿、电连接等5个区域,区域的划分,既考虑各零部件的独立性,又兼顾维修的关联性;三是 “三修”,即:修前设备质量鉴定、修中过程控制、修后质量验收的维修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修前设备质量鉴定、修中组织验收、修后质量鉴定等环节,确保修后设备质量。
  2.3 集中修效果显著,降低劳动安全风险
  通过集中各项施工资源,利用集中修天窗作业时间长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作业天窗数量,减少了人员上道作业次数,如:张东线利用集中修作业天窗21个,完成按照传统单车间组织作业模式106个天窗完成工作量,天窗数量降低80.19%。
  3 掌握设备运行现状,科技投入保安全
  3.1 检测监测装置的配备与功能
  在设备关键(薄弱)处所配备检测监测装置实时掌握设备情况,较于人工巡检更为便利、全面、有效。铁路总公司弓网综合检测车和集团公司接触网检测车(1C)负责对管内接触网设备几何参数进行检测;2C检测装置用于日常接触网登乘巡视;3C检测装置用于客专线接触网运行状态实时监测;4C检测装置用于接触网悬挂状态静态检测;5C检测装置用于客专线、线段界及机务折返段出入库的受电弓滑板监测;6C检测装置中路桥视频装置、接触网温度在线检测装置、锚段张力在线监测装置分别用于上跨桥结冰监测、接触网上网点温度变化监测、接触网锚段张力变化监测。可以说,涉及供电专业的设备几乎全部纳入了监测范围,只需对检测监测的图像、视频、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即可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和隐患缺陷。
  3.2 简述部分检测装置的运用效果
  一是胶济客专线是由铁路总公司弓网综合检测车负责检测,周期为15天。全年1C检测车共计完成检测22次,分析处理缺陷321处;二是3C检测数据分析,有效的防控了弓网燃弧、接触网几何参数、接触网零部件、受电弓挂异物类等缺陷,有效地避免了弓网故障的发生,全方位保障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三是针对4C检测装置发现的缺陷,建立专项问题库并将其纳入集中修修前勘察手册,有效地缩减了修前鉴定作业时间,增强了维修作业的目的性、针对性,使现场设备缺陷问题精准对位,为接触网集中修提供了可靠依据,维修效率显著提高。
  4 结束语
  以上,作为接触网综合检修实际运用过程中的部分总结分析,同时也证明了“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维修模式是供电设备检修的主流方式。只有在实践中对现有的模式不断进行改进,才能更加有效地将“检”和“修”结合起来,不断地提高接触网的运行品质,从而为铁路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