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社交媒体营销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以探究社交媒体营销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旅游社交媒体营销特点为主要依据,从微博营销、网络社区营销、网络视频营销、短信平台营销、虚拟体验式营销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社交媒体营销效果,为我国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社交媒体  旅游营销  新兴技术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45-02
  引言
  对于我国旅游业长远发展来讲,加强社交媒体营销十分重要,其实提高旅游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满足现代社会大众需求的关键。为此,相关人员需给予社交媒体营销高度重视,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充分发挥出,为旅游业在繁杂的经济市场中站稳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主要探究社交媒体营销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具体如下:
  1.社交媒体营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优势
  1.1应用新兴媒体,满足游客需求。
  旅游公司能够应用新兴媒体掌握游客此需求并为游客提供良好服务,另外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比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加强同游客的关系,提升公司知名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1.2重视旅游互动,覆盖全程。
  社交媒体营销过程中,应用社交网的双向性与互动性,营销对象能够通过电子邮件或是公告的方式来发布信息,同游客及时互动与交流,让游客不但可以选取现有的服务与产品,还能参与到旅游线路设计之中。
  1.3精准定位,注重营销效果。
  消费者通过微博、论坛等方式家里旅游感受,此种社群关注的话题与讨论的话题细化了游客不同购买需求,而通过社会媒体进入的用户皆提供了详细的注册信息,则有助于旅游公司市场定位,构建精准的营销方案。
  2.社交媒体新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2.1精准营销与用户定向技术。
  以往旅游网络因技术限制不能充分掌握访问者的信息,对游客的喜好与消费行为知道的少之又少,更是不能进行有效互动,导致诸多客户资源流失。而社交媒体的营销技术有用户定位功能,其中包含技术定位、人群定位以及行为定位。营销主体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与用户定位技术了解精准营销,进而加强营销水平[1]。
  2.2营销效果评价与跟踪技术。
  相比于传统营销网络营销的主要优势投入产出皆能够准确统计与测量,而诸多线下营销方法无法对营销效果进行准确测评。诸多网络流量厂商对提供的营销分析系统,可以准确收集造访黏着度与浏览人数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交叉计算,可以帮助旅游者决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3无线与位置有關技术。
  所谓无线营销及时指的是应用平板或是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为传播平台,直接向移动用户精准与定向的传递个性化信息的技术。通过信息的高效传递与接收,进而实现营销对象同游客间有效交流。
  3.旅游业发展中社交媒体营销手段
  3.1微博营销。
  微博属于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平台,有较强的共享性、知识性以及自主性,旅游管理部门与企业能够通过微博运营,依托转发与评论机制,展开多层次营销与推广。
  3.2网络社区营销。
  网络社会的功能有很多,其中包含聊天室、电子公告牌、讨论组以及电子邮件等,游客会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查询旅游信息、上传游记等变成社区中信息交流的核心内容。这为旅游公司进行社区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2]。
  3.3网络视频营销。
  其是指利用数码技术把产品营销现场传输到网上。网络同视频有机结合,让网络视频具备二者优势,比如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以及感染力强等,变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媒体。
  3.4短信营销。
  随着我国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手机短信为一种便利且实用的通信方法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通信增值服务已变成各公司信息发布与提供服务的有效渠道之一。
  3.5虚拟营销。
  旅游经济为体验经验,不同的游客对相同的旅程与景象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为了帮助游客完成定制,景区需通过数字文件和互联网等方式,通过虚拟视频或是三维等技术展示旅游景观,让游客感受旅游过程的听觉与视觉等感受,并提供条理清晰且丰富的使用信息,尽量增加游客的弹性消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旅游业在繁杂的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大社交媒体营销力度势在必行,其不但能够提高旅游业核心竞争力,还能推动我国现代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相关人员需加大社交媒体营销力度,让其存在的实效性发挥出最大化,为提高我国国民生活质量与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曦.国际旅游营销的社交媒体传播效果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63-169.
  [2]贾衍菊.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者行为研究进展——基于境外文献的梳理[J].旅游学刊,2017(04):117-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