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域旅游分析区域旅游建设的红色文化教育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红色文化是新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旅游建设,可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强化。但文化传承需要以社会为载体,因此红色文化教育不应局限在旅游景区内。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全域旅游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并进一步探究红色文化在旅游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着重分析红色文化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50 [本刊网址]hup://www.hbxb.net
  引言
  红色文化及以江浙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红色文化传承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我国社会的文化根源也无法得到深入挖掘。浙江丽水市,地处传统文化腹地,且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旅游建设中,融人红色文化教育,即可为当地旅游项目注入文化特色,也可使浙江省思想教育工作获得战略支点。但文化教育需要以社会为载体,旅游景区内的简单宣传无法展现教育效果。有鉴于此,丽水市应将全域旅游作为切人点,以帮助游客获得更为深刻的文化感悟。
  一、全域旅游的主要特征
  全域旅游是指,在凸显旅游特色的前提下,通过充分调度本区域资源,构建覆盖范围广阔的旅游场景。其主要特征可被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是突出全场景。全场景可包含游客的生活区域、旅游区域、交通中转区域等。全场景概念是在传统旅游景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旅游景区概念,将旅游区域与生活区域相隔离,游客仅能在旅游区域得到旅游体验,而在生活区域却无法获得相关体验。而全场景建设模糊了旅游区域与生活区域的界限,游客的体验感将得到加强。其二,是依托多部门合作构建全场景。全场景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因此其需要得到经济、城建、文化等部门的统一配合。其三,是强化文化注入。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但各部门的工作诉求存在巨大差异,行政手段难以统一工作细节。注入统一文化,可帮助各部门构建统一认知,并树立近似的工作目标。以此为依托,各部门的工作配合将更加协调。
  二、红色文化在丽水市全域旅游建设中的作用
  (一)透过红色文化凸显旅游特色
  注入旅游特色是推动地区旅游建设的必要条件。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诉求,是寻求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感官体验,而通过感官体验游客也会产生全新的认知视角或感悟。由此可见,注入特色是吸引游客,并推动旅游项目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注入文化特色也是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旅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区域旅游已被视为消费类产品。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同质化竞争的产品难以获得更高收益,而注入特色元素,将使该产品获得溢价。基于这一认知,旅游项目建设,理应注入特色文化。丽水市是革命老区,松阳、龙泉、遂昌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其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爭时期的艰苦斗争,并蕴含丰富的革命事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可使丽水市,在江浙地区获得鲜明的旅游特色。
  (二)依托红色文化点缀“大花园”
  “两山理念”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主旨是深入挖掘自然生态与居民生活的关联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经济价值。“大花园”是浙江省委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指导思想是借助我省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从而使经济建设得到带动。由此可见,“两山理念”与“大花园”战略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大花园”的建设离不开“两山理念”的指导。有鉴于此,丽水市在推进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环保理念,并充分利用、培育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应注意到,与周边区域相比较,丽水市的自然景观并无明显优势,完全依赖自然生态,无法吸引周边游客。因此丽水市的自然生态建设,应注入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从而使本地的自然景观获得差异化优势。
  (三)利用红色文化丰富旅游产品的精神内涵
  “诗画浙江”是我省旅游建设的指导思想。浙江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诗、画艺术极具特色。利用传统水墨画中的艺术符号构建旅游项目,可使旅游产品的精神内涵得到丰富。但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已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得到新文化的支持。针对这一需求,丽水市的“诗画精神”应围绕新时期思想展开建设。例如,在红色景区内可凸显革命时期的诗画作品。通过这样的设计,“诗画精神”将与新时期思想建设相融合。综合分析,红色文化是新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人旅游产业,可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借助这一举措,可帮助游客获得更为正面的文化体验,其内心世界也可得到升华。总之,将红色文化与“诗画精神”相融合,可构建出具备现代特征的世外桃源。
  (四)通过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地区建设
  红色文化旅游建设,会为城市基础建设带来发展契机。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数额巨大,依靠市政投资难以全面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基础设施难以带来直接产出,且维护资金规模庞大。这一问题也将对城市改造的落实,带来负面影响。红色旅游项目分布于贫困山区,借助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该地区可获得基础设施改建经费。同时旅游建设会直接带来经济回报,各类设施的维护、扩建将得到充足支持。再有,在推动全域旅游建设的过程中,丽水市可将旅游设施配置到棚户区、城中村的区域。通过这样的设计,棚户区改造等定向资金可得到统筹利用,困难群众可得到政策支持,城市发展将更加协调。丽水市共有红色遗址465处,完善各遗址周边地区的配套设施,必将对城市面貌带来积极影响,居民就业也可得到促进。
  三、丽水市全域旅游红色文化教育策略研究
  (一)在人才培养层面的教育策略
  人力资源是提供产出的基础性资源,因此旅游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参与。基于这一认知,全域旅游建设中的红色文化教育,应从旅游人才培养着手。例如,丽水市教育部门可协同旅游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在培训中,教育部门可与王村口镇展开深度合作。王村口镇是革命老区,早在1935年当地就建立起苏维埃政府。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王村口镇依托红色古镇所固有的文化资源,建立起浙西南干部培训学校。组织旅游从业人员,进入王村口镇开展红色文化学习,可使该地区的文化积淀得到充分利用,学员的知识结构与认知视角也可得到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是向游客输出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管理部门应将红色文化融入当地的旅游资格考核。通过严把考核观,旅游从业者的自学意识将得到加强。   (二)在旅游产品创新中的文化体现
  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是推进全域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获取新体验,是游客参加旅游活动的主要诉求,若常年维持固有的旅游项目,将无法为老游客提供全新体验,二次回访的比例将大幅降低。通过旅游产品创新,将使该地区的旅游项目得到持续发展,游客每次到访都会获得全新体验。但旅游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大,频繁更新必将带来高昂成本。参考丽水市游客群体基数,大幅改善旅游设施并不符合现实条件。文化创新是以旅游硬件为载体,通过文化资源重组,而获得全新旅游产品的创新途径。由于无需重构硬件设施,因此文化创新的成本投入较低,将其融人全域旅游建设,符合丽水市的发展条件。例如,旅游从业者,可依托现有餐饮资源,建设红军食堂等具备红色文化特征的旅游服务设施。通过此类设施,游客可体验到不同的服务项目,并产生全新的文化感悟。
  (三)红色文化对接社会教育
  红色文化教育不应脱离当地群众。红色文化是我党在红军时期逐步形成的特色文化,其核心诉求是引领我国群众,建设全新的生活模式。有鉴于此,群众路线应被视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既要将群众视为文化理论的来源,也要将红色文化与社会实践相对接。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应建立针对当地群众的红色文化培训机制,从而实现全域发展。例如,当地教育部门可在当地设立红军小学,以小學教育为载体,红色文化将得到有序传承。在初中教育阶段,教育部门应依托本地区的红色文化积淀,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教育部门可组织各高中开展红色漂流,或融人红色文化的拓展训练。总之,通过在教育体系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使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受到正面影响。将这一方式引入社区、企业等部门,可获得相同效果。
  (四)通过红色文化重构游客认知
  通过旅游活动丰富认知视角,是游客参与旅游项目的主要诉求。依托旅游项目中体现出的红色文化,游客可感悟到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产生根源。红色文化中充满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是早期革命者的终极诉求。这一诉求来源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社会。在旧中国官僚与资本家阶级,占有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并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负面力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以重组社会资源为诉求的红色文化得到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得以重组,新型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部分错误思想也在社会中不断出现。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等思想观念,对青年群体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红色文化旅游,游客可认识到旧中国、旧模式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并认识到新中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塑造出更加客观的认知视角。
  结语
  在旅游市场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强旅游人才的红色文化教育,并在旅游项目中体现出红色文化元素。同时也应将红色文化与社会教育相对接,从而使游客获得全新的文化感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