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安全教育论文写作能力的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为例,总结和反映参赛作品存在的不足,并重点从政策解读、学理分析、精准选题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安全教育;论文写作;对策建议
  2018年11月,重庆市举行第三届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面向广大安全教育教研员、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者、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师广泛征稿,经初评、复评、终评,按规定比例,评定优秀论文360余项,可以说是成果丰硕。笔者通过对参评课题的观察和研究,仍发现有诸多值得改进和关注之处。
  一是选题范围较大,切入点不聚焦。从本次论文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会选择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作为写作主题。如,《浅谈中职学校安全教育》《多方协助增合力,共织学校安全教育网》《如何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等,论述中也无法找到准确的落脚点。
  二是选题新意不足,多数经验总结。在本次论文评审中,我们看到大量的、丰富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和分享,如校舍安全、校园周边安全、饮食安全、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等,这占了论文总量的50%左右;安全问题如火灾、洪水等应急对策研究,占比三分之一左右。另一些则分散关注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包括儿童伤亡调查、中小学安全事故形势分析、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安全教育教材使用、安全教育与学科融合等。但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进行的安全教育教学研究的则较少。
  三是论述较平面干涩,缺乏理论支撑。因个人的知识范围、学识结构、观察视野等的局限,教师们往往面对的安全教育教学问题大多被前人论述与阐释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将自己安全教育工作中实行的举措和方法罗列出来,途径是否得当,结果收效如何,找不到理论来源,更无从检测。
  以本次论文竞赛为基础,为更好的梳理和总结安全教育优秀做法,从安全工作总结和教学工作经验叙述中走出来,提出以下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寻求政策支撑,捕捉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从出台政策主体来看,主要指国家层面、市级层面等上位法规、政策、制度等,这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发展形勢和背景密切相关。安全教育作为国家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从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开始,对安全教育的合法地位、重要性、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六大内容模块、分学段分层次实施途径、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都提供了政策允许和上位支持;2018年4月教育部又出台《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求各地结合政治、德育、历史、语文等相关学科内容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在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公共安全教育从校园安全、师生安全衍生到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范畴。围绕其思考结合本土实际构建完善区域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研究开发本土教材、推动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活动、推进实践基地建设、丰富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等,均可以从中找到出处和行动指导。
  当然,许多研究中的老问题也可能会以新的形式和面貌出现,歌德曾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因此,面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或重新思考、创新思考,即使是自己之前思考过的问题,也有必要在新环境下反刍并重新加以思考,如奔驰的开拓精神,让“汽车发明者再次发明汽车”,不断丰富研究主题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在确定研究问题或写作意向时,寻找研究当前的政策支撑,加强政策解读,是提高论文撰写和理论研究立意的重要开端,既能保证研究方向不跑偏,也具有新形势下教育的时代气息。
  二是细化研究主题,为写作立足生根。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后,引导开展微观的、下位的研究,从当下安全教育现状和问题中提取研究元素。比如安全教育课时碎片化、师资队伍不稳定、安全教材不统一、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出发,展开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安全教育评价等的探索和研究。比如安全教育评价,可以通过哪些工具和指标来检验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效果。又如关注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素养》《社交安全在特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在学科课程教学中落实公共安全教育对策研究——以语文学科为例》等关注点准确落细落实。这些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由实践得来的新鲜的、真实的、个性化的研究更为需要,然后把这些想法变成做法,把做法变成章法,不但为日后撰写安全教育论文提供生根发芽的丰厚土壤,也是对安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极大丰富。
  三是加强学理分析,提升理论水准。教师论文写作是一个“内化—构思—外化”的过程。“内化”是主动吸收各种相关理论为我所用;“构思”是根据主题及其问题将理解、消化的相关理论进行解构与重构;“外化”则是将头脑中的意向、观点运用文字进行成型化表达。[1] 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分析,拨开遮掩在安全问题上的云雾,洞悉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形势,从根本上解析预防和治理的对策,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理论的科学指导,否则事倍功半,甚至背离初衷。公共安全教育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人类有意识的以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的社会活动,在各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均有包含。所以,从理论上讲,安全教育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可以从普遍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教育规律中寻找支撑安全教育的理论,进而运用起来对安全教育行为展开具有安全教育学科特点的学理分析。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安全”的需要处于第二个层次,是人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不管是成人还是中小学生,这种“需要”成为开展安全教育和学习者想要学习之间的契合点,只有满足这样的“需要”才可能得到积极的学习响应,安全教育才真是有效。再比如,很多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朝会、课间等机会反复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和提醒,或者用典型的案例来加深记忆深度,这种做法可以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加以学术阐释,安全教育的学习过程需要渐进性、重复性,为了防止遗忘量超过界限,就要定期或者及时进行安全教育,保持安全意识的警觉性。可见,把教育理论同教师们一线的、原始的教育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并不是简单地套用、装饰性引用,而是要用该理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结合当下安全教育教学新的情境加以解读和运用,既是对理论的实践论证,也为将来将实践转化为新的理论、实现论文质量的提档升级提供良好学术支撑。
  公共安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写文章、做研究,其宗旨都离不开对师生生命质量和美好生活的现实关照,才能为师生乃至社会安全稳定筑牢防护网。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师论文写作的理论意识,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4.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 重庆市 400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8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