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捕语点,落实语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要为孩子留下些什么?》,文中于老师的观点如醐醍灌顶,又如石破天惊让我茅塞顿开……琢磨着于老的文章,我三省吾教,不难发现,无论是自己的课堂,还是他人的课堂,我们都犯过于老所说的弊病——或得“意”而忘“言”,或重“人文”而轻“工具”,遗忘了语文的本“姓”。语文本姓“语”,承载着听、说、读、写、书等语文能力训练的任务,所以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是以“课文”为载体,关注文本的语点,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具有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自然地成为我们课堂的追求。就拿《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来说吧,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的变化。作为第二课时,我紧紧地抓住老妇人这条线索,通过品味人物描写,走进人物内心让课堂带来未成预约的精彩。
  一、巧妙切入,指向语点
  方智范教授认为,文眼就是切入点。课堂上若能找抓准切入点巧设问题,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学《唯一的听众》时我从复习内容入手,自然地切入文章最后一句话,抓出“想”让学生猜猜“我”会想到老妇人的什么,从而把学习任务直指语点,为品悟语言打下铺垫。
  【案例描述】
  1.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音乐白痴                     小提琴手)
  2.所以每次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读——(出示文章的结尾)
  3.“我”会想起老妇人的什么?(想起老妇人说的话,想起老妇人的眼神),是的,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正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学习作者的学法和写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我以文章最后一句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猜猜“我”会想起老妇人的什么,巧妙地导入不但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一下子为孩子们学习指明方向,使课堂教学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自然。
  二、品味感悟,关注语点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味”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诵读能有效地调动多种感观的投入,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去口诵心惟,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因此,在“品读人物描写,走进人物内心”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找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老妇人语言的言下之意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反复诵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从外发到内化,情发于衷而形之于内。
  【案例描述】
  (一)品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用“——”画出老妇人语言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话语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品味分析老人的语言。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意思是谁打扰谁?请你联系前面的句子说说实际上是谁打扰谁?
  ②老人为什么将事实颠倒过来?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可是个有名望的音乐家呀,为什么要撒谎呢?
  (3)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体会“每天早晨”可见老妇人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4)“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①老人认为什么说“真不错”?
  ②让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作者,齐读。
  3.朗读回味。
  师:怪不得说老人的语言像诗一样美,让我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合作读一读。
  当我自感琴声难听,准备溜走时,老人对我说——
  当还在犹豫时,老人继续说——
  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人又对我说——
  (二)理解的老人“平静”。
  朗读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积累。学生通过找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语言并带着自己的感悟反复诵读,这样教师的朗读导语与学生的朗读巧妙结合,学生边朗读边感受,边感受边朗读,让语言的感悟与积累“齐飞”。
  三、巧读善练,落实语用
  俗語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所以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习得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案例描述】
  1.当“我”从妹妹口中得知那位“耳聋”的老人,原来是位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后,第二天清晨,我又来到那片小树林……“我”会是怎样的表现?老妇人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要求:要有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
  2.生写话——巡视——汇报
  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领先,乐于表述;突出个性,引导实践;夯实基础,读写沟通;合作分享,共同提高”等习作教学理念。课堂上我在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我巧捕空白,适时、适地地安排一些练笔,让语用得以落实,让课堂在无字处显精彩。
  浙江大学王尚文先生说过:“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的本身。”作为一名语文工作者,我们要坚守语文的“本家”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潜心会文,适时迁移,巧妙运用,让语文教学真正立足本“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945.htm